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00014349/2024-51866 | |
发文字号: 潞州科发〔2024〕19号 | 发文时间: 2024-12-10 |
发文机关: 潞州区科学技术局 | 主题词: |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4-12-16 |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工作思路,倾力打造“矢志初心、坚定恒心、淬炼匠心、秉持暖心、涵养廉心”“五心”科创党建品牌,聚焦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陪伴式服务,精准施策赋能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守初心定恒心,党的建设更加夯实
1.思想建设常抓不懈,厚植党建之“根”。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第一议题”,构建“党组领学、中心组专题学、支部跟进学、党员自主学”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学习体系,扎实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深入系统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全年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0余次,党支部集中学习12次,测试答题4次,交流研讨4次,参加教育培训班16余人次。每季度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分析研判会,部署具体工作,将国家安全教育、保密教育融入意识形态工作。
2.队伍建设激发活力,繁密党建之“枝”。一是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党员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以榜样示范带动各项工作提升;二是举办“情系职工·关爱在身边”心灵之约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参加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学会用正确方法进行自我疏导和自我减压,保持积极向上工作状态;三是打造党建文化廊,利用“阅读·悦享·越己”读书角、“清廉”文化墙,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举办“书香潞州”经典读书分享会,精心打造党建文化建设阵地,创建“四强”党支部,荣获了区级“优秀党建品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3.组织建设力求丰富,茂盛党建之“叶”。推动科技服务从“有”向“优”提升。组织科技志愿服务小分队赴包联潞才社区、石桥村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以及法制、安全、禁毒等宣传活动,悉心向广大居民住户和过往群众宣传法制、安全等知识;开展“部门联动、上门服务、专项辅导”链式服务,实行“企业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详细解读政策,帮助企业制定培育计划,指导开展知识产权挖掘、研发费用归集,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当好企业“保姆”;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开展安全生产研发,助力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二)涵廉心促检行,清廉机关更加规范
1.加强廉政学习,扎牢纪律藩篱。开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全面准确理解《条例》精神实质;观看《铁纪铸魂》等警示教育片,以身边案教育身边人,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思想堤坝;开展了“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主题党日活动、“清廉家风涵养良好作风”读书交流会,一把手讲“廉政专题党课”,促进党员干部自身清还要家风正,全方位扎牢纪律藩篱。
2.落实主体责任,当好廉政主角。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充分发挥“一把手”及领导班子风向标作用,召开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细化了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分工和具体任务安排,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深化正风肃纪,利用各种会议尤其是节假日进行节前廉政提醒,开展日常廉政谈心谈话,促使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廉政之弦,自觉遵守廉政纪律各项规定,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切实当好党风廉政建设“主角”。
3.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廉政防线。结合科技业务特点,局党组牵头,各股室配合开展廉政风险、岗位风险专项排查,进一步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明确风险管控重点,签订个人廉政风险防控保证书,设置个人岗位廉政风险提醒,建立科技干部廉洁档案,确保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监督,切实防范内部控制运行风险。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从源头上防控廉政风险,逐步规范权力正确行使,努力提升领导班子决策水平。
(三)淬匠心秉暖心,科技服务更加高效
1.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推进目标任务完成。一是强化任务分解。紧盯年度考核指标任务,强化上下联动,将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指标向全区17个镇、街(中心)进行了任务分解,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二是强化培训辅导。举办了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训会,会上对科小认定条件、申报流程和相关科技政策等知识进行了解读,并深入马厂、黄碾、五马、太东等辖区内36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培育难题。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企业完成117家,比上年增长39.3%。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50家,第一、二批列入上级核查的有5家企业,第三批正在备案公示的有6家企业,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可达到56家,可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高质量考核指标。
2.加大协调对接力度,帮助企业争取资金。一是组织申报科技项目。抢抓我市申报“揭榜挂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契机,及早布置、认真凝练,全年组织申报市级各类计划项目16项,其中“煤矿矿鸿智能巡检机器人研究”等3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首钢长钢等4家企业凝练形成的“H型钢超快速控制冷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车规级LED显示技术研发”等4个项目,全部入选2024年度长治市“揭榜挂帅”项目,占全市入选项目的44.4%。这4个项目目前已被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揭榜,并通过了市级立项评审,预计可为企业争取上级科技资金约1000万元。二是加强立项项目管理。对“H型钢智能化轮廓仪检测装置研发”“多功能随车重载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等3个列入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题,有力推进了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3.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一是提升创新平台研发能力。引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职务,填补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助推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协助凌燕机械从华中科技大学引进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邹旭东教授,并列入我省第二批“科技副总”名单,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提升创新平台能级。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导优势企业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高科华兴、高科华杰同中北大学共建的“山西省LED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材料已报送省科技厅。高科华杰申报的“长治市新型显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太行矿业申报的“长治市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以及高科华兴申报的“封装材料研制与应用市级重点实验室”正在等待上级评审。
4.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开展技术需求对接。紧抓与海淀区合作机遇,积极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推进产学研合作。5月31日—6月4日,区委常委、副区长曹劲松带队深入到212地质队、首钢国际等7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6月28日,由区委常委、副区长曹劲松带队赴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技术对接,长治凌燕机械厂、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就“脱硫脱硝”等技术需求进行了对接交流。10月24日,北京市与我市联合举办“京长合作——北京院士专家长治行”活动,专家组一行深入我区霍家工业、首钢长钢等企业,就科技与产业创新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需求对接。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车间一线开展科技服务36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项。同时,协调组织淮海集团、霍家工业赴武汉高校就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交流活动。霍家工业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了“固废利用”合作协议,推进了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到我区的落地转化。
5.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及时传达落实市政府和市级专班会议精神和要求,坚持靠前指挥,上下联动,截至目前,共召开区级层面专题调度会6次,与市级专班联合入企服务11次,特别是企业月报开关网关键节点,协调具体问题10余个。二是锚定目标,精准施策。把握首季“开门红”“双过半”和年底交账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主动上门讲政策、常态走访解难题、跟踪监测强调度,目前共入企服务42次,举办培训5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0余个,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三是做强存量,做大增量。组织首钢国际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科技服务业企业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推进规下科技服务业企业升规入统。多次联合市局深入长治市盛鑫煤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指导,帮助企业对接统计部门,及时了解升规入统申报程序,做好升规入统资料的准备工作。目前经过我们培育,盛鑫煤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已办理了升规入统申报手续。
6.强化科技政策宣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扩大政策知晓范围。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拟印制科技创新券、高企补助等科技创新宣传资料16万份,面向全区17个镇、街(中心)、区审批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一线窗口单位发放,力求科技宣传延伸到村、社区、菜场、企业等神经末梢,不断扩大政策的知晓面。围绕企业关注的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科技政策,分门别类开展小范围政策培训和辅导工作,提高了企业对政策的熟知度。二是帮助企业享受政策。今年以来,帮助凌燕机械厂技术创新中心争取省级奖励资金50万元,帮助青智等3家众创空间争取省级科技奖补资金70万元,帮助长治市霍家工业有限公司等25家高企争取市级奖励资金390万元。组织华亿众成、佰基科技等企业申报省级科技金融专项项目,其中6家企业项目获得我省2024年度科技金融专项立项支持。三是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山西众众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报名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比赛,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进一步宣传推介了我区产品。
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创新平台覆盖领域不广、科技创新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汇聚政策供给合力,优化区域创新生态。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落实《长治市潞州区支持创新生态建设若干措施》,完成2023—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等奖励项目的科技奖励资金兑现工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加大科技优惠政策培训力度。开展科技培训,围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利挖掘等工作开展专项辅导,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帮助企业享受科技优惠政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三是深入企业开展入企服务。深入区域内科技创新企业开展入企服务,聚焦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痛点难点,主动靠前服务,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二)加力科技企业培育,增强创新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入企辅导等方式,加大创新主体的挖掘和培育,形成“发现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高企培育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二是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常态化做好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摸排,做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凝练工作,组织企业参与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助力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力。
(三)聚焦平台载体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多形式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推动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在技术开发、产学研转化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创新平台提质扩面,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年内建设1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我区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二是增强双创载体孵化效能。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强对运营主体的指导帮扶,提升运营主体的孵化功能,支持鼓励入驻企业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提升在孵企业(团队)的培育质量。
(四)加速成果转移转化,释放创新驱动效能。一是大力开展对口合作。抢抓与北京海淀区对口合作机遇,积极对接海淀区科技创新资源,在深化首钢长钢、淮海工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海淀区高校和创新机构在技术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领域与我区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我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二是扎实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推动技术要素流动和转化,疏通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和堵点,力促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减负增效。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继续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人才+项目”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选派教授、博士到企业开展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券政策兑现力度,支持激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对立项项目予以配套资金支持。动态征集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促进优秀科技成果在我区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