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自然资源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00014349/2024-51718 | |
发文字号: 潞州自然资发〔2024〕191号 | 发文时间: 2024-12-10 |
发文机关: 长治市潞州区自然资源局 | 主题词: |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自然资源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其它 | 发布日期: 2024-12-13 |
2024年,潞州区自然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区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市局重点工作安排和全年任务目标,尽职尽责保护资源、尽心尽力保障发展、全心全意维护群众权益。
一、严格履职尽责,稳步推进年度各项工作
(一)自然资源保护扎实有力。分解耕地保护任务指标,镇(街道)、中心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推进田长制网格化管理,建立“田长制”公示牌124个。完成2024年度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工作,建立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监测数据库。
(二)保障发展稳中求进。一是配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潞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经省政府批准,数据库已上报自然资源部;推进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目前老顶山街道南垂村村庄规划已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中,黄碾镇、马厂镇、西白兔镇、堠北庄街道、大辛庄街道、五马街道、老顶山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初稿并向区直相关单位征求意见。二是推进用地报批。经省政府批准5个批次农用地转用及征收,面积690.56亩,涉及10个省市重点项目;上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查三个批次和两个单独选址项目,拟报面积1302.41亩,涉及8个项目;正在开展长治学院新建校区二期项目、三期项目、纬二十三路项目等7个项目的用地组卷报批工作,拟报面积1321.3亩。三是开展土地征收工作。完成15个项目的土地征收工作并上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土地供应工作,面积1914.82亩,正在开展长治市精神卫生福利设施项目的用地征收工作,拟征收面积13.87亩。四是加大土地供应。完成了3058.94亩项目用地的土地供应前期工作并上报市局。
(三)执法监管严格有效。一是推进土地卫片监督检查。2018年—2023年卫片执法存量违法用地整改数量349宗,面积4066.58亩(耕地1828.21亩),其中整改到位168宗、图斑面积2943.04亩(耕地1382.36亩),耕地整改到位率75.61%,正在核实举证。2024年度国家级卫片下发图斑数量217宗,面积1057.29亩(耕地513.37亩),正在开展外业核查。2024年省级耕地保护月度监测下发疑似图斑90个,其中违法图斑4个,耕地面积15.321亩,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推进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18年以来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累计下发问题133个。其中整改到位131个,未整改到位2个。2024年省级自然资源耕地保护督察违法违规问题4个。已全部整改完成。
(四)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和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一是对老顶山街道庄里村东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点进行山体修复,治理面积7.54万平方米,其中山体生态修复治理面积4.76万平方米,海绵设施面积2.78万平方米。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是完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979.1亩,分别是黄碾镇贡村采煤沉陷区及3101、3102、3103工作面采煤沉陷区;正在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两处,分别是堠北庄街道店上村北和浊漳南源东侧采煤沉陷区,现完成治理747.82亩。拟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两处,面积1099.64亩,正在组织工程招标。
(五)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加强。一是编制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督促各镇(街道、中心)与相关村委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更新了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和隐患点“警示标识(牌)”,明确了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技术负责人。二是建立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对全区隐患点及人员密集区、切坡建房、高陡边坡、山间沟谷等区域开展隐患排查1200人次。三是组织进行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四是制定了隐患点监测方案和防灾预案;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71份、避险明白卡71份、隐患防治通知书57份。五是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29处(地面塌陷25处,崩塌4处)的核销工作。
(六)矿产资源管理不断规范。完成2023年度储量年报编制,对储量基础数据进行了修改及调整;核查统计各矿山企业2023年度储量动用情况、产量、售量等各项数据并完成网上直报;督促6座矿山企业完成了全国矿业权人勘察开采信息公示;对井下开采情况进行实测,防止出现超层越界、弃采等违法行为。对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采矿权延续、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吉安煤业有限公司采矿权延续及缩小变更登记进行初审并上报。
(七)专项工作全力推进。一是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潞州区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涉及64宗,已完成整改51宗。其中历史遗留(2022年以前)涉及整改问题53宗,面积210.8亩(耕地161.16亩,涉及基本农田0.79亩),整改到位45宗,面积188.3亩(耕地138.8亩,涉及基本农田0.79亩),整改到位率84.91%;2023年自然资源部下发问题6宗,面积8.23亩(耕地5.67亩),整改到位4宗,面积5.44亩(耕地2.88亩),整改到位率66.67%;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下发问题5宗,面积4.43亩(耕地1.91亩),整改到位2宗,面积1.14亩(耕地0.14亩),整改到位率40%。二是整治违规违法侵占集体土地(耕地)行为。自查发现问题62个,已整改34个,整改率55%;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9个,形成问题线索6个。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个,已全部推动解决。三是开展矿产资源私挖滥采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整治。自查发现问题6个,全部整改完成,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1个,形成问题线索1个;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个,已全部推动解决。四是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对前期梳理处出的54个公墓(骨灰堂)进行了初步排查,对其中的重点违法占地公墓开始测绘,已经测绘9个违法占地建公墓项目。“党的十九大”以来,共对10处未经批准,占用集体土地建设公墓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共查处违法面积178.128亩(耕地101.11亩)。
(八)服务效能夯实提升。一是完成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27件,复议答复11件,行政诉讼胜诉5件。二是办结信访案件81件,接待群众来访25起/120人。三是辖区内测量标志点进行了日常巡查和维护。四是对潞州区范围内的地图市场开展了专项检查。五是完成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并将成果上报工作。六是完成辖区内126个村、83个社区、4个菜场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更新工作。七是已完成农村“房地一体”地籍调查数量52741宗,其中已完成登记宗地数并汇交至国家平台数11542宗(已全额完成今年省厅要求数量)。
二、落实“两个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通过集中学、自学,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APP等途径,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深入开展党纪党规学习教育。
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护好“主阵地”。2024年,我们致力于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与责任清单,持续强化“责任传导”与“问责倒逼”机制。通过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权责关系、优化监督程序,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均能严格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实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筑牢“核心阵地”,依托组织章程与相关纪律要求,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为持续稳固“价值底线”提供强大制度支撑。
三是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每月定期召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对历年来党建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了年度党建工作清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
四是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成员“一岗双责”的廉政工作机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廉政建设责任进行了分解落实,切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二是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央、省市区委关于耕地保护相关要求,加大对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的管理力度。
三是对已办理的临时用地依照协议要求进行监管,继续督促项目方按时完成土地复垦工作。
四是督促相关煤矿企业完成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
(二)积极做好用地保障
一是配合市局推进潞州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二是加强跟踪协调,全面保障省市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完成长治学院新建校区二、三期项目、高新大道补征项目、德化门路西延补征项目、漳沂街项目等重点项目用地的报批和征收工作。
三是加大批而未征土地的征收力度。全力配合市局做好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积极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尽力维护群众权益
一是提升优化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组织完成《长治市潞州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对高铁沿线可视范围内破损山体进行修复,加快实施长治市潞州区老顶山旅游发展中心东沟村3处废弃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对潞州区范围内未治理41处、21.94公顷历史遗留矿山通过林地、草地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
二是抓好隐患排查强化处置,加大对隐患点以外因采煤塌陷、人为损坏造成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加强汛期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督导。
三是规范信访工作管理,确保信访渠道畅通,落实首问负责制、首访负责制,定期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对历史遗留问题分门别类、责任到人、确保销号清零。
(四)继续严格执法监察
一是通过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实时监管系统,加大对违法用地的巡查监管,推进存量违法用地整改。及时对卫片执法下发图斑开展内外业核查并逐一进行判定,做好疑似违法用地核查摸底工作。
二是遏制耕地“非农化”和新增乱占耕地建房现象,重点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
三是对巡视检查和例行督察发现的问题,逐宗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人,全力开展整改工作。
四是坚决严厉打非治违,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层越界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持证矿山企业日常监管,维护正常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秩序。
五是压实镇(街道)、村第一责任人责任,协助立案查处,落实违法占地整改。
(五)切实夯实基础管理
一是开展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适时举办学法讲座。与乡镇、村、企业面对面交流和解读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最新政策,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及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做好测量标志点的日常巡查、维护工作。
(六)有力建设廉洁自然资源
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深入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开展谈心谈话,持续加强纪法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
二是加强反腐倡廉,规范管理。对标责任清单,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述职评议结合起来,强化对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和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利益。
三是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严格的制度执行,同频共振,令行禁止。将“有岗必有责,上岗必担责”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将按规章制度办事,按流程操作,不折不扣执行到位;不断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加大考核督导检查力度,让督查考核在抓落实中发挥“标尺”作用,激发创新创效活力。
四是积极探索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监督、加大检查,纠正办事效率低下、办事拖拉等行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把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变成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实现业务资源向党建资源汇集,业务动态向党建动态聚焦,潜移默化推动党建与业务从形式上向内容上融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