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3-38248
发文字号 潞文旅发〔2023〕25号 发文时间 2023-06-25
发文机关 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词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23-07-31

长治市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2023年上半年,区文旅局在市文旅局的大力指导和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不断持续深入挖掘文资源,提升监管服务质量,全方位推动全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核心区贡献了文旅力量。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区文化馆坚持深入基层、面向广大群众,提高公共服务功能上半年,为15家基层文化馆(站)配发了文化设施设备46家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新申报文化分馆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与审核,符合标准要求的20家,对需要改进的文化站(中心)进行跟踪服务和督导顺利完成各类文化活动44场次(不包括免费送戏下乡进村场次),其中文艺活动38场“戏曲进校园”活动2场书画书法作品展2场联合中小学举办“百校联动同城共读”活动1场文艺辅导培训1次;完成“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演出任务,为堠北庄街道大辛庄街道马厂镇,共计完成戏曲任务37场

区图书馆深入实施总分馆制,截至目前,共有图书分馆50家,共服务读者377488人次,图书借阅量达41055册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期间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线上线下总分馆文化活动29场,参与人次达到17500余人次;迎接了全国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并通过复审。依托东街街道长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潞才社区廉政书屋主题分馆1个。开展“卯兔迎新”摄影作品展、“道德经书法作品展”、长治市第七届书法篆刻临摹创作展、李国祥筷子书法作品展、“不忘初心 携手共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受惠民众达到15000余人次;组织活动共9场,其中“潞风大讲坛”读书讲座2场、“百校联动同城共读”阅读活动1场、图书馆服务政协人大两会现场活动1场、经典阅读活动2场等,市民积极参与达15000余人次;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周活动,通过总分馆平台,线上线下共举办科普讲座14场,受众人群3000余人次;建立廉政图书专架一个,为清廉潞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三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各镇(街道、中心)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年度完成群众文化活动939场次,完成年度总任务量的68%;乡土能人艺人完成126场次,完成年度总任务量的70%;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18场次,完成年度总任务量的68%;申报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46支;乡土能人艺人15人;乡村文化带头人39人。

3.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坚持依法监管,坚持宣传培训和专项治理齐头并进。一方面,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系列整治行动,加强文旅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全区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工作,开展易燃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建筑、“飞线充电”、电动车充电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完成对老顶山开发管理中心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督导工作;对全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4家、歌舞娱乐场所39家进行安全检查;通过与行政审批局对接,依托全国文化市场技术与监管服务平台,对全区文化市场动态进行实时监管;开展密室逃脱和剧本娱乐场所备案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

(二)加大文物修缮保护力度,延续文物历史命脉

1.依法开展基本建设用地地上文物核查和文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市、区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机关及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完成用地核查38个;上半年文物安全巡查4轮/次,巡查文保单位97处,发现一般隐患32处,现场监督整改32处。

2.持续开展文物修缮工作。多方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政府债券和文保资金约1200余万元,启动西长井灵泽王庙保护修缮、六府塔抢险加固、嶂头龙王庙抢险加固、南天桥关帝庙保护修缮、邱村护国灵贶王庙寝宫和东耳殿保护修缮等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启动了马厂崇教寺、关村炎帝庙两处国保消防工程,同时,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文物保护修缮方案2个,目前正在进行评审。

3.扎实推进文物抢险工作。上半年,根据文物保护单位受损紧急性,对东街花园路15号民居后院五孔窑本体抢险修缮和西白兔一号民居进行本体抢险保护,目前东街花园路15号民居组织专家已完成方案评审和预审。西白兔一号民居抢险工作已经完成。

4.全力做好文物安全巡查。严格落实文物的日常消防及汛期排险工作,做好国省保文物的安全巡查工作,做好文物保护的安防、技防、消防的“三防”工作,确保县域的文保单位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5.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文物电子档案整理工作;配合市局完成第一批20处市级文保单位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协助省古建院等单位对辖区内重点国、省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进行测绘航拍,开展了军工革命遗址调研工作。

(三)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1.加快推进二贤庄遗址公园建设。成立了局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派驻5名工作人员进驻二贤庄遗址公园负责监督实施。领导组充分发挥领导、协调作用,积极协调区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做好各环节相关工作,及时汇总梳理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困难问题,并向区领导组汇报。聘请测绘公司完成测绘报告并上报国土资源局,现正在积极协调办理相关土地手续。对暴马村流转地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协调农业农村局对暴马村流转地40亩进行周边垃圾清理、土地平整,并利用现有土地进行景观作物栽种。同时,对已建工程进行精细化提升。

2.A级景区打造实现零的突破。上半年,按照国家A级景区创建工作要求,对照标准实地指导了长治市湿地公园A级景区创建工作,对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出指导意见。目前,3A级景区创建申报材料已上报市文旅局,等待下一步验收。同时,对关帝文化园3A级景区打造工作进行指导,积极推动A级景区打造实现零的突破。

3.着力提升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设。有序开展刘伯承工厂旧址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申报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报送市级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申报材料的通知》精神,刘伯承工厂旧址积极申报,并进一步丰富展陈,与淮海集团进行沟通协商,扩大面积,充实内涵,加强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升了刘伯承工厂旧址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

4.打造特色街区和夜间经济形态。上半年,根据省文旅厅关于申报省级特色休闲街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要求,精准筛选万达广场、未来汇文化创意园、正则时代广场三个省级特色休闲街区,万达广场、天空之城、正则时代广场三个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并按标准深入指导,帮助完善功能,提升服务。目前已完成资料申报工作,其中,天空之城已通过省级特色街区初步验收。

5.积极研发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潞州区特色文化资源,扶持壮大文创产业。加大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申请力度,并对现代设计与非遗艺术融合物进行扩展设计,创意设计出更具物质实用性或数字娱乐性的文创产品,推动非遗艺术形成新风格、新样式、新内涵。组织代表性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参加人民大学校友市集、北京旅游博览会、省非遗博览会活动,展示推介我区非遗文化产品。

(四)精准对接北京市海淀区,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省校合作工作,借鉴海淀区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推动双方对口合作工作走深走实,并在文创产业的合作上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推出“联名款文创产品”上达成共识,把我区现有的锦绣坊布老虎、长治堆锦、长治自盛李记堆花、剪纸、彩塑等具有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的带有“潞州符号”的非遗民俗产品、文创产品进行创新与提升,并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潞州文创产品,壮大潞州文创产业。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基层文化辅导员短缺,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部分街道文化站和社区(农村)文化活动室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或兼职管理状态,导致配发的设施设备丢失受损,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作用,造成了国家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不均衡。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还不够均衡,不能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文化创作人才稀缺、艺术作品创作数量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够丰富。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单位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功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发展一批示范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最大程度满足全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文化人才培育,把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纳入文化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企业开设非遗传承、文化产业专业培训和科研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管理,配好配足乡镇专职文化员,加强农村各类文化人才培训。推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出台相应的登记管理办法,切实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

继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抓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收录考察工作继续繁荣文化精品创作,培养青年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加强文物修缮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继续完成“省保”西长井灵泽王庙保护修缮等工程。

(三)持续做好旅游宣传推介,着力提升我区知名度。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策划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全面提升潞州区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景展示我区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旅消费新蓝海;根据山西省第三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创建工作要求,配合省市专家组做好现场检查验收等工作,做好潞州区“太行山居”民宿等A级景区申报创建工作;持续挖掘展示文化历史底蕴,立足东山西水资源,围绕高铁两个小时经济圈,打造“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