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00014349/2024-51646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 2024-12-12 |
发文机关: 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 主题词: |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发布日期: 2024-12-12 |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文旅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省委巡视和区委巡察整改为契机,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中心区贡献了文旅力量。
一、坚持党建统领,夯实文旅系统人员思想根基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区文旅局党组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山西干部在线学院等学习平台,创新学习载体,改进学习方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全年组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开展专题研讨6次。二是强化组织建设。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年党组书记讲党课4次,各党小组分别开展党课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重温入党誓词12次。三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党规党纪,定期研究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和反面警示案例等,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廉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通过警示教育大会、专题研讨、上纪律党课、观看廉政教育电影、发布党纪学习教育微课程等方式,努力营造学纪、明纪、知纪、守纪的浓厚氛围。四是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研究部署,及时有效预防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开展意识形态风险分析研判工作4次;严抓宣传员队伍建设和发布平台管理,严格落实信息稿件“三审制”,全面加强基层文化站、图书馆分馆、景区景点、文化娱乐场所等文化旅游领域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决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防止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二、坚持齐心合力,构建文旅事业发展新格局
(一)强化领导,逐步完善文化旅游体制机制
一是坚持把文旅融合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了《潞州区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各镇、街(中心)目标任务,形成“区级统筹、部门联动、镇级实施、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为盘活旅游资源资产,有效整合辖区内的优质文旅资源,经区政府57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山西潞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文旅资源整合、招商引资、景区标准化建设、市场化管理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三是与长治学院中文系、旅游管理系、美术系建立政校联合机制,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策划和实施文化旅游相关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互联网+大赛,旅游线路设计、非遗文创产品研发等。
(二)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标准化、品牌化、社会化、特色化”为目标,积极丰富图书馆内涵。2024年,共打造了区公安阅读空间、区党校阅读空间、区党群阅读空间、区纪委阅读空间、下秦村新型农家阅读书屋5个图书馆分馆,其中党群阅读空间、一分集市、长治堆锦博物馆3个文化空间荣获长治市“最美新型文化空间”称号。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图书分馆55家,实现了全城“通借通还”的目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区文化馆东馆提升改造工程,区文化馆西馆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中,努力打造我区文化新地标。同时,稳步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开通了潞图公众微信号,听书、看书、看展览、每日信息推送,通过“知识竞答挑战赛”“红色故事会”“潞图有声”“潞图百科”“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活动,在全区各阶层掀起了读书的热潮,以多样化、多形式的阅读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汲取知识的途径。
(三)文化惠民,点亮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始终坚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原则,不断创新,着力提升演出质量,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唱响“魅力潞州”的主旋律。今年8月份,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局组织市区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在太行公园、滨河公园、西街民族广场开展了30余场以“清凉夏日、激情潞州”为主题的文艺展演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市民夜间文化生活。以与海淀区对口合作为契机,与海淀区文促中心联合举办“三山五园红色印记”光影主题展,将海淀区高端展会在潞州区精彩呈现。积极同国家打造嵌入式社区和千万工程相衔接,进一步提升和打造基层文化阵地。此外,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组织乡土文化带头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次,圆满完成“免费送戏下乡”90场演出任务。
(四)项目打底,赋能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我局谋划推进的文旅康养项目共计24个,项目总投资18.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8.158亿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5.79亿元。其中:已完成投资的项目有6个,分别是希尔顿欢朋酒店、文化馆提升改造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旧址校史馆改造项目、乐站台露营艺术社区项目、山海记沉浸式光影秀项目和2处国保单位的消防安全工程。落地开工的项目有15个。完成规划、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及招商的项目有3个。同时,积极与中铁文旅集团对接洽谈,10月份,在全市第二届招商大会上与中铁文旅签署投资10亿元的“塔岭山国家4A级景区”建设合作意向,为明年的项目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上下联动,做大做强文旅品牌
对照国家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对辖区内重要旅游景区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景区专项规划、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软硬件设施设备。指导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目前该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旅游标识标牌更换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景区环境提升、旅游购物超市、应急医疗所、专业讲解员培训等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创建4A级景区的申报资料已逐级上报市局和省局。以“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观音堂”为背景,结合全市“跟着悟空游长治”活动,开展潞州“古建游”活动,重点对观音堂周边环境、道路、停车场、标识牌、导游台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为游客创造了舒适的旅游环境,有效提升了潞州美誉度。对照《太行山居》标准,指导全区10余家民宿客栈进行升级改造,经过市级专家的实地评比验收,最终,紫坊村“一念隐居民宿”荣获市级“太行山居”精品民宿荣誉。全力打造夜经济消费的主战场和夜生活活动打卡地,帮助指导正则时代广场、未来汇文化创意园、潞鼎万达广场成功创建市级夜经济消费街区,桥北小吃街、淮海小吃街成功创建市级“大型夜间美食示范街区”。
(六)合作共建,探索“非遗+”发展模式
探索“非遗+研学”发展模式,围绕师旷“古太极”文化启动了师旷文化园项目,打造以“师旷故里”为品牌的文化体验园,目前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围绕“堆锦、堆花”等非遗技艺,成立了李氏堆锦博物馆、一分集市,成为了我区研学旅游主阵地,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探索“非遗+民宿”发展模式,依托张祖村张果老神话故事,对现有的12户民居院落进行提档升级,依托泽头村古民居和师旷文化底蕴,对现有的50余户民居进行升级改造,打造集非遗展示体验、文创陈列销售、住宿餐饮、休闲游玩于一体的非遗主题体验民宿集群,6户样板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按计划推进其余民居的改造。探索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为非遗注入活力,评选出三家非遗工坊,推动“非遗+文创”步入产业化发展轨迹。在3个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街区设置非遗、文创产品专柜,销售布老虎、剪纸、泥塑、堆锦、堆花等非遗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旅游产品。
(七)传承利用,赓续潞州千年文脉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先后完成了关村炎帝庙、故驿崇教寺、灵泽王庙、六府塔、凹里关帝庙、台上玄帝庙、嶂头龙王庙、东街花园路15号民居等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及修缮工程。同时,按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储备工作要求,聘请第三方编制了故驿玉皇阁、山门村三官庙、东大街灵显庙戏台等1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勘察设计方案”,并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为下一步争取上级资金、科学使用政府一般债券资金加强文物保护做好项目储备。第四次文物普查潞州区作为全市的试点县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目前已转入实地调查阶段,完成了57处实地普查,发现新线索6条。积极探索实施“文明守望工程” ,筛选出嶂头白衣堂、东大街灵显庙、北董前庵、山门村三官庙、北石槽玄帝阁等5处文物建筑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利用。2024年以来,孟家花园、凹里关帝庙、北山头前街100号民居、台上玄帝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得到了社会有识人士的认养,用于开展书画研究、老酒老醋技艺展示、茶文化演绎等文化产业,闲置文物得到了合理利用。
(八)创新方式,助力旅游营销出圈出彩
今年以来,我区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长治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创新文旅宣传营销模式,打出主流媒体宣传、创意活动造势、“网红”推介、全员营销引流等“组合拳”,持续开拓潜在客源市场,不断扩大我区文旅产品知名度,助力潞州旅游出圈出彩。一是持续开展网络宣传推介,逐步完善潞州区文化旅游公众号,提高点击率,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指导辖区内A级景区、精品民宿等旅游企业与腾讯、新浪、美团等大型网站,进行长期合作,开展旅游网络推介。二是积极探索“文旅+展会”的文旅发展新路径。组织“上党女红”“堆花艺术”“南街杨氏肉丸”以及“一分集市”4家非遗企业在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校友市集活动”,进一步深化京长合作。联合北京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在我区太行军工文化园景区举办为期一月的“三山五园红色印记专题展”活动。联合市妇联,在甲级民宿——“壹田壹墅”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民宿暨三八妇女节非遗宋代点茶”体验活动和“庆三八”非遗文创手作活动,积极推动了非遗品牌赋能文旅产业,加快了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三是以5.19中国旅游日、世界博物馆日、端午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在体育公园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文化旅游服务主题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文艺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全面展示了新时代潞州区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和文旅行业精神风貌。此外,利用元宵节,广泛开展非遗主题节庆活动,如:元宵节的舞龙、威风锣鼓、晃杠、高跷等非遗民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九)积极整改,全力配合巡视巡察推动文旅事业新发展
2024年,在省、市纪委监委对文物保护利用政治监督专项检查、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大同审计局对文物保护利用政策落实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省文物局对不可移动文物消失、撤销情况实地调查复核及区委第一巡视组第七轮巡察工作期间,区文旅局秉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配合各级巡察组工作,将巡察整改作为提升文旅工作水平、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契机,扎实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落细。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第一时间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巡视巡察整改工作,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做到问题清、责任明、措施实。二是全面自查,深入剖析问题。对照巡察反馈意见,组织各股(科)室、下属事业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深入剖析问题根源。针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反思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为精准整改奠定基础。三是精准施策,狠抓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狠抓整改落实。在党建工作方面,加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丰富党组织活动形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文化旅游文物业务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步伐,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稳步提升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效率。通过整改落实,局机关党员干部政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存在问题
2024年的文旅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总体规划滞后,产业布局不合理;品牌影响力不够,缺少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乡镇、村级综合文体服务中心设施陈旧问题较明显;“旅游+”产业融合缺乏突破创新;文物保护管理队伍落后等问题。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规划引领,逐步完善全区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体系
坚持把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抓好规划编制工作。聘请专业团队,对全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进一步摸清文旅资源底数,制定涵盖未来3—5年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布局、业态打造方向等,确保各区域、各项目按照统一规划有序推进。
(二)整合资源开发,着力打造具有潞州“符号”的文旅康养品牌
一是对沿漳河的古色、绿色、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打造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重点对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区进行提档升级,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创建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擦亮“中国康养福地”品牌,以“151995”文旅康养工作计划为蓝本,跟踪推进二贤庄文化遗址公园、双桥庄和泽头村民宿集群、南山头文旅康养及郊野公园等一批龙头文旅康养项目和品牌创优项目。三是整合康养与旅游资源。对区域内的生态景区、医疗机构、养生疗养等资源进行盘点整合,推出集休闲旅游、健康体检、康复疗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套餐,实现康养与旅游资源的无缝对接和优势互补。重点推进和济医院全生命周期文旅康养项目和北董村、湛上村的农旅融合示范项目等。四是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邀请文化学者、专业策划团队对我区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提取特色文化元素,通过创意策划将其融入旅游线路、康养项目、特色节庆等产品中,打造有文化底蕴和辨识度的文旅康养项目,如打造以张果老神话传说为主题的张祖康养示范村,以南山头、中山头古民居为主题的古民居文化展示区,以下秦村、双桥庄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精品示范村等。五是以文物“四普”为契机,摸清全区文物家底,规范档案管理,健全管理体系,强化保养修缮,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留住潞州底色。
(三)做大营销推广,提升潞州文旅产业吸引力
采取“区域联动、企业联合、媒体联姻、电商联网”策略,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协作,加强与国内大型旅游投资企业、旅行社互惠互利的业务合作,完善、包装和开通几条彰显潞州“好山好水美、乡韵乡愁美”的精品康养旅游线路;加大宣传推广和市场运作,联合当地文创企业,组织研发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带有潞州符号的文旅产品。
(四)强化人才培训,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立足我区旅游人才实际,着眼于文旅融合后旅游业发展的潜在需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利用京长合作人才交流、人才引进、高校培训、专家讲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培养适应未来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领导队伍、行业管理人才、专业服务人才,着力构建旅游人才体系,促进全区文化旅游业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