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00014349/2024-13372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 2024-01-02 |
发文机关: 区文化和旅游局 | 主题词: |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打算 | |
主题分类: 其它 | 发布日期: 2024-01-03 |
今年以来,区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示精神,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积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助推文旅工作提质增效
区文旅局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文旅融合促消费、行业管理、品牌塑造、文物保护利用等重点工作,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文旅工作提质增效。尤其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局党组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立足文旅工作实际,高标准完成好规定动作,聚焦群众对文旅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局党组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确保A级景区创建、文旅康养项目培育、文物保护利用、文化惠民活动等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局党组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立足岗位做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并通过警示教育、学习党章党规、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制定主体责任清单等措施,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工作始终。通过主题教育,全局上下思想境界、创新能力、工作效能得到有力提升,为我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二)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牵引,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1.扩展文化阵地,打造潞州文化品牌。以“标准化、品牌化、社会化、特色化”为目标,积极推进图书馆建设,今年,区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在进一步为广大读者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和谐氛围的同时,创造性发挥教育宣传阵地作用,积极为市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精神大餐。一年来,先后开展了“卯兔迎新”摄影作品展、“道德经”书法作品展、“清廉潞州”书画展、长治市第七届书法篆刻临摹创作展、“不忘初心 携手共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同时开展了“潞风大讲坛”读书讲座、“百校联动同城共读”、图书馆服务政协人大两会现场、经典阅读活动等文化活动,市民积极参与达15000余人次。我局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周活动,通过总分馆平台,线上线下共举办科普讲座14场,受众人群30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8月份以来,图书馆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承接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上党文化大讲堂”,截至目前,共主办了7场。区文化馆开展主题为“新时代文化馆:开放·整合·创新”文化服务周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区文化馆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已经启动,届时一座形象更美、功能更全的文化新地标将成为我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提升服务效能,推进总分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基层及社会平台为核心特色总分馆模式,合作拓展城市阅读空间,推出一批基层图书馆分馆示范点。为15家基层文化馆(站)配发了文化设施设备;对46家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新申报文化分馆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与审核,并对需要改进的文化站(中心)进行跟踪服务和督导。深化文化场馆文明创建工作,完善数字文化资源库,丰富云书房、名师讲坛、云图有声等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完善数字文化设备,打造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3.坚持文化惠民,提升群众文化满意度。今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原则,不断创新,着力提升演出质量,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唱响“魅力潞州”的主旋律。圆满完成2023年度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任务量,其中文艺小分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465场次,乡土能人艺人开展活动193场次,乡土文化带头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89场次。超额完成了“免费送戏下乡”80场演出任务。
(三)以文旅康养“151995”计划为指导,补齐文旅短板,打造潞州文旅品牌
1.圆满完成A级景区破零目标。对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指导神农峰(炎帝文化园)、漳泽湖城市湿地公园完善功能设施,特别是我局高标准高效率对太行军工文化园(刘伯承工厂旧址)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目前,漳泽湖城市湿地公园和太行军工文化园(刘伯承工厂旧址)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神农峰(炎帝文化园)被评定为国家2A级景区,高质量完成了我区A级景区破零的任务。同时,我局紧抓机遇,科学统筹,主动作为,帮助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创建我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倾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加快二贤庄遗址文化公园的建设,对原有残损古建筑进行全面修复,新建地上观景平台、地下长廊、展示大厅及24孔窑洞,完成了自来水接入、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内涵设计和土地手续正在同步推进中。
3.精心打造市级精品民宿产品。围绕文旅康养供给设施产品提升工程,有力推进民宿提质增效,着力培育具有潞州风情的精品民宿。通过精心指导,有力提升,老顶山双桥庄“壹田壹墅”民宿客栈荣膺全市第二批“甲级太行山居”,成为了全市民宿客栈的典范。
4.致力打造省级旅游街区和夜经济消费集聚区。积极帮助指导城隍庙广场、天空之城、正则广场等文化商业街区,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完善设施,天空之城成功入选第三批山西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后,近日又荣获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树立了全市高品质夜经济聚集区的标杆。
5.积极推进非遗传承+文创建设工程。以与北京海淀区对口合作为契机,合作建立了海淀区圆明园和长治市潞州区锦绣坊艺术品有限公司文创企业产品互销平台,建立了“潞州·海淀”文创工作室。今年以来,组织多家非遗企业、文创企业先后参加了省文博会、首都国际旅游消费博览会等大型旅游展销会。同时,我局立足提升潞州非遗知名度与美誉度,以“非遗”为潞州文化基因,联合王公庄村和长治学院建立起村校联动机制,成立了黄土地泥塑非遗传承体验馆,不仅让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落到了实处,而且推动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6.积极探索“文旅+展会”的文旅发展新路径。联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为期一月的“一粒一世界——北京大学颗粒艺术展”,为我区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载体,注入了新动能,为全市人民奉献了一份别开生面的文化视觉艺术盛宴,参观人数达到了3.5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市民一致好评。
(四)以保护传承潞州历史文化为己任,加大文保工作力度,提高活化利用水平
1.多措并举,逐步完善文物保护体系。根据我区文物分布情况和文物保护工作实际,一是建立了全区文物保护工作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按照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镇(街、中心)属地综合监管、村(居委、单位)直接负责、文保员安全巡护,建立了“四级”文物保护工作体系,逐级夯实文物保护责任。二是有效落实文保单位“四有”机制。完成了81处区保单位保护范围、建控地带的划定公布工作;完成了辖区内市、区级保护标志碑更新工作;完善了133处区级以上文保单位记录档案;区级以上配齐了文物保护员,并进行了培训。
2.突出重点,加强保护文物修缮利用。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381万元,先后完成了关村炎帝庙、故驿崇教寺、灵泽王庙、六府塔、凹里关帝庙、台上玄帝庙、嶂头龙王庙、东街花园路15号民居、南山头前街100号民居等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及修缮工程。同时,按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储备工作要求,聘请第三方编制了故驿玉皇阁、山门村三官庙、东大街灵显庙戏台等1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勘察设计方案”,并逐级上报了市级主管部门,为2024年度争取上级资金、科学使用政府一般债券资金加强文物保护做好项目储备。二是积极探索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筛选出嶂头白衣堂、东大街灵显庙、北董前庵、山门村三官庙、北石槽玄帝阁等5处文物建筑进行了公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利用。今年以来,孟家花园、凹里关帝庙、北山头前街100号民居、台上玄帝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得到了社会有识人士的认养,用于开展书画研究、老酒老醋技艺展示、茶文化演绎、建设特色民宿等产业,闲置文物得到了合理利用。
3.营造氛围,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一是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区委、区政府将《文物保护法》纳入“八五”普法活动中,要求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法,从思想上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充分利用“文物保护宣传月”“5.18国际文博日”“三下乡”等活动,采取设咨询台、发传单、挂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力求“文物保护法”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严格文物保护执法。在土地开发、工程建设中,我局严格落实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审核。今年以来,共完成60余处建设项目、收储地块用地文物遗存调查核查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文物监督检查巡察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监督检查11轮次,监督各级文保单位保护工作落实整改311处。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3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标先进还存在文旅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健全,文创产业滞后,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文物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2024年,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省、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打造亮点,推进文旅文物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规划与项目建设。一是科学编制重点规划。组织专家编制《潞州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潞州区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及相关实施细则》,为全区文化旅游发展绘制蓝图,文物保护明确方向。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市委文旅康养融合发展“151995”计划,稳步推进老顶山氧森谷森林民宿集(二期)、二贤庄遗址文化公园项目,配合相关部门有力推进郊野公园、云步商业街、张果老故里康养度假村、帝景广场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指导鼓励文创企业及非遗企业开发一批具有潞州特色的文创产品。
(二)聚焦重点深化品牌创建。一是强力推进4A级景区创建。在对全区A级景区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漳泽湖城市湿地公园创建4A级景区的业务指导,密切保持与省、市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创A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力推进旅游度假区创建。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聚焦环湖秀美的水景观,推进漳泽湖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协助湿地公园做好总体旅游规划编制、标识系统优化等工作。三是强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依托“老顶山、塔岭山”的区位优势,利用关村、南垂、双桥庄、老巴山、中山头等村庄的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农耕文化、民俗体验等内容,力争创建2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整合全区文化资源,采用由总管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方式,推动文化馆服务城乡一体,公共文化共建共享,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文化活动、公益培训等服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做好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组织开展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引导各镇、街道、村持续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完成“送戏下乡进村”工作目标任务。三是开展走进社区、走入农村文化调研工作,收集民间的优秀作品,创作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四是讲好非遗故事,推进文旅融合,积极筹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非遗+旅游演艺”进乡村、进景区活动。
(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赓续传承。一是加强文物保护修缮。积极争取市级以上专项资金申报,落实省文物局省财政厅关于利用一般债券全面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通知精神,对境内濒临倒塌的文物古建进行修缮。二是依法落实基本建设用地地上文物核查工作。严格依法落实基本建设用地收储、出让和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地上文物核查工作。三是继续实施“文明守望工程”。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捐资、出资、认养、设立博物馆、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五)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持续开展网络宣传推介,加大“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的宣传,逐步完善潞州区文化旅游公众号,提高点击量,扩大品牌影响力。借助5.19中国旅游日、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以资源“走出去”、客源“请进来”的形式,组织策划举办潞州“非遗+文创”展、潞州美食文化节等一批带有潞州元素的文化节庆活动,集中力量推广潞州旅游品牌形象,全面打造潞州旅游IP。
(六)不断优化文旅市场环境。一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前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逐步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加强行业培训,组织开展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服务技能培训,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暨应急演练工作;开展导游、星级饭店等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三是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妥善处理旅游投诉。加大对网吧、KTV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涉意识形态违法行为实施重点监控,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办一起,营造良好的文旅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