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生态环境局潞州分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00014349/2025-04759 | |
发文字号: 潞州环发〔2021〕52号 | 发文时间: 2021-12-04 |
发文机关: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潞州分局 | 主题词: |
标题: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潞州分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发布日期: 2021-12-04 |
2021年,长治市生态环境局潞州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围绕区二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市、区工作安排部署,严格管理干部职工,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执法大练兵工作获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党建工作被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约束性指标。涉及大气两项(优良天数比例、PM2.5平均浓度),水两项(达到或优于Ш类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截至目前,省市未下达年度考核指标,结合市里通报情况来看,达到序时进度,预计能够完成年度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截至2021年11月30日潞州区优良天数270天,优良率(80.8%),PM2.5浓度35ug/m3,综合质量指数4.21。全市排名第7名。2021年1-10月辖区5个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情况为:北寨断面Ⅲ类、水库出口Ⅱ类、黄碾断面Ⅲ类、暴马断面Ⅳ类,陈村桥断面Ⅴ类,无劣Ⅴ类水体。
(二)其他指标。根据《长治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长政发〔2021〕39号),潞州区2021-2022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PM2.5浓度控制目标为47ug/m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目标为2天。截至目前,我区无重度以上污染天气,达到目标要求。
二、重点工作情况
(一)高效完成环保督察整改。一是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2016-2019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省级各类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进行全面梳理、验收销号,在市整改办完成备案。二是牵头完成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关的方案制定、统筹协调、汇报材料起草、调阅资料收集、下沉督察保障、交办问题查处、处置情况报告、档案资料整理等工作。向我区交办群众反映问题24批次68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1.发挥牵头作用,牵头制定年度计划,督促相关单位在转型、减煤、控车、降尘等方面落实环保责任、持续发力。2.聚焦主责主业,完成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1月一11月共登记编码767台,全区登记编码非道路移动机械达到3212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2021年秋冬季以来,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2次,有效遏制空气质量下滑趋势。3.突出工作重点,开展多次专项行动。围绕重点时段,扎实开展夏季臭氧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围绕主城区空气质量改善重点区域,于11月5日,成立了5个专项工作组,由处级领导任组长,生态环境分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抽调环保、交通、市容、市场、环卫、街道业务骨干为成员,分点包片,持续排查整治主城区范围内散煤复烧、焚烧秸秆、油烟污染、裸土裸地、工地扬尘等大气突出环境问题。围绕309国道9.5公里路域环境,开展我区309国道路域环境专项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运输扬尘、裸土裸地、路域环境。目前,排查大气问题17个,正在序时进度整改。4.有序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积极推进碳排放交易,引导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2021年,督促8家重点企业按照要求完成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报告、配额分配和排放监测等工作,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对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同时,按照要求向4家发电企业发放碳交易登录密钥,引导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5.着力强化排污许可管理。认真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督促持证企业按要求提交了2020年执行报告,依法依规核发排污许可证4家,办理排污许可证变更9家,办理排污许可证延续1家。
二是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1.工业企业提标治理情况。加强工业企业排污管控,企业废水治理设施均进行了提标改造,外排废水全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2019)。严格落实辛安泉域重点保护区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我区涉及3家企业,目前,长治市新埔木糖有限公司现处于停产状态,要求其复产前必须完成废水零排放改造;长化合成橡胶有限公司已实现废水零排放;长治市霍家工业有限公司工业废水零排放改造工程接近尾声。2.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在辖区原有31个入河排污口基础上根据动态随时更新入河排污口信息,对新增排污口进行规范化建设。对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全部参照《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SL532-2011)要求,完善规范化建设,设置标志牌。3.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按照要求对我区的3个“千吨万人”水源地进行了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是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1.巩固了22家企业的工业固体废物堆场整治工作。2.持续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对辖区内33家危废产生单位和1家危废处置单位进行了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对15家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进行了考核。并组织辖区内涉危废单位进行了危险物规范化管理培训;3.大力推进企业用地污染调查。我区涉及用地污染调查的重点行业企业共6家,已制定隐患排查方案,现排查整治结果正在等待专家签字。
(三)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一是积极推进长治市浊漳河南源北寨上游人工湿地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及审计工作。持续做好黄碾、北寨两个人工湿地运维,保障断面水质持续改善。二是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完成了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实施并基本完成了11个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并将2个因污水去向无法确定的管网建设项目纳入了明年的改造计划。同时,积极跟踪2020年建成投运的22个农村污水管网和3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的运维管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
(四)持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一是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坚持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大气监督执法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重点时段驻企监督,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6人次,检查一般排污单位136家,重点排污单位24家,督促指导企业自觉守法、依法排污。及时受理12369环保热线举报问题,截至12月3日,共受理63起,已办结62起,剩余1起正在按程序办理。二是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今年以来,开展了查处违法排污专项执法行动、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两高”项目执法检查,配合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了监督帮扶执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检查排污企业810家次,对发现问题实施了分类处置,以问题整改倒逼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提升。三是持续提高执法效能。今年以来,通过执法检查、在线监控等方式,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6起,罚款383万元。
(五)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安排部署,严格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根据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我局购置了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必需书籍各55套,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安排,明确了学习内容和领学人员,切实保证学习效果。同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会,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重要讲话精神,组织集中学习40余次;党支部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各阶段党的历史组织开展了7次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科级干部进行了10次专题学习研讨交流,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交流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学习收获,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工作热情,提振了工作干劲。立足环保工作实际,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共计办理实事60余件。同时,开展为期五个月的警示教育活动,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潞州区处于长治市核心区,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5个在潞州区,保证环境空气逐年改善任务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相对较重;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周期长,存在资金保障相对困难问题。按照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长治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办发(2019)26号)要求,我局牵头扎实推进了项目建设任务,但农村污水治理尚有1.36亿资金缺口;三是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点多、危险源多、分布范围广、处置难度大、环境隐患风险突出,在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情况下,亟需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应急能力。
四、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我区生态环境治理再上新台阶。
(一)牵头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积极与上对接,牵头制定完善我区整改方案,细化任务、措施和责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改。
(二)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以PM2.5和O3污染协同治理为重点,以消除重污染天气为核心,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继续强化企业碳核查,督促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企业按要求完成碳排放数据监测统计与核算。持续推进我区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严控考核断面,确保优良水体比例。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强化中水回用治理,初期雨水收集等水循环利用;继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严控入河排污口水质。进一步做好农村饮用水环境保护工作,完成千人以上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加大严厉打击工业固废非法倾倒行为力度。对全区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非法倾倒点进行整治;继续巩固和加强固废堆场的“三防”整治工作。
(三)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抓好北寨人工湿地、黄碾人工湿地运维工作,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年度规划完成剩余村的治理任务。
(四)着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深入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重点行业、环境敏感区域、重点区域开展彻底清查,扎实整改,不留隐患;继续做好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帮扶组反馈问题“回头看”、辖区内“散乱污”企业排查工作,严防环境问题死灰复燃。确保环境问题整改到位,保障我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