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水利局>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4-11344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2023-12-10
发文机关 区水利局 主题词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水利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下一年计划
主题分类 其它 发布日期 2023-12-10

长治市潞州区水利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下一年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要求,区水利局立足区域实际,主动担当作为,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争取情况

2023年,共争取上级各类水利资金6198.2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355.3万元,省级资金3440.27万元,市级资金34.82万元,区级专项资金367.88万元。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备汛防汛构建系统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1.完善组织机构。区防指以〔2023〕2号文件对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整,以长潞州汛办发〔2023〕1号文件对潞州区防汛抗旱责任人进行了公示,下达了指挥部工作规则和防办工作细则,及时保证与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衔接。

2.开展防汛演练和培训。今年5月在老顶山街道石桥村开展桌面演练并组织400余人参加防汛抗旱及山洪灾害预案应急演练,7月下旬开展水上救援演练1次,组织180余人参加的防汛及河长制工作培训会议1次;修订《长治市潞州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长治市潞州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明确部门分工、应急响应具体行动措施、坐镇指挥与靠前指挥关系,建立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3.实时监测预警。防汛期间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气象预报、水雨情监测预警设施等稳定可靠,能及时掌握险工险段、城市低洼易涝区、山洪灾害易发区等情况,为会商研判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4.建设救援队伍储备救援物资。组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共计18支,人员约3500人。储备了抢险物料、应急灯具、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排水泵等防汛抢险应急物资。

5.开展隐患排查整改。扎实开展了辖区内的防汛抗旱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了隐患排查全面覆盖,所有问题均整改到位。

6.加强会商研判。及时组织会商研判,共发布汛情提醒9期,适时启动两次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一次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7.积极筹备防洪能力提升项目。申报2024年度防洪能力提升拟实施项目2项,分别为:长治市浊漳河(漳泽水库坝下——西白兔段)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长治市岚水河潞州区段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组织召开了《长治市浊漳河(漳泽水库坝下——西白兔段)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长治市岚水河潞州区段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议,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厅,初设编制及批复工作预计年底可完成。

(二)多措并举构建优质普惠的农村水利体系

1.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2023年投资139万元,实施了15项农村饮水安全中央、省级维修养护工程,对东山、老顶山、嶂头、店上、李村沟、堠西庄等6个供水站及西白兔镇小河堡村供水工程进行维护养护。目前,维修养护工程已全部完成,受益供水人口5.8万人,有效消除了供水安全隐患,确保了农村供水安全。

2.运行管理农村供水工程。严格落实《长治市潞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实施细则》《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系“三个责任”的通知》。实施了东山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项目,实现了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并向水利部申报了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工程。按照省市区关于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暨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在全区范围进行了认真排查,对发现的农村饮水4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3.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通过对潞州区供水工程升级改造,实现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5个片区连片管理,最终实现农村供水与城市自来水系统全部并网,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提升全区126个行政村25.42万人的饮水条件。已落实资金305万元,其中,省级前期滚动工作经费200万元,省级前期补助资金4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65万元。项目计划于2024年6月开工,预计2026年6月完工。

4.实施农村供水提质增效工程。该项目主要向老顶山街道及老顶山旅游开发管理中心11个自然村及沿山企事业提供生活用水,为我区老顶山沿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初步设计于2023年2月8日由区发展和改革局(潞州发改审发﹝2023﹞35号)予以批复,已落实区级配套资金40万元,项目计划于2024年5月开工。

(三)远景布局构建保障有力的现代水网体系

立足区域发展定位,充分考虑潞州区水利空间布局和生态用水需求,组织编制潞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稳步构建潞州区现代水网体系。

1.山西大水网辛安泉供水改扩建长治市潞州区供水(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主要我区为北部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供水保障。目前正在做土地、环评等前期要件的办理工作,预计12月底将完成可研批复。计划于2024年5月开工,预计2025年5月完工。

2.山西大水网辛安泉供水改扩建长治市潞州区供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从大水网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小山头分水口引水,主要补充现有城市公共供水,置换部分辛安泉岩溶地下水,缓解辛安泉岩溶地下水日益下降局面,为全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水支撑,年引水2807万立方米。可研报告初稿已通过了内部专家审查,正在做土地、环评等前期要件的办理工作,已列入争取民营资本投资项目。计划于2024年5月开工,预计2026年5月完工。

3.长治市潞州区漳泽灌区修复工程前期工作。对八一电灌站、老顶山电灌站进行改造,新修和改造渠道,铺设生态消防管道、供水管道12.2km,新建和改造蓄水池。目前已委托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建设方案,将于近期报市委、市政府审议。计划于2024年10月开工,预计2026年12月完工。

(四)用水监管构建节约集约的节水控水体系

1.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一是严控浅层地下水超采,我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1625万m³,截至目前,审批水量1147万m³,占可开采量的70%;二是切实加强岩溶水和地表水保护,岩溶水除居民生活必需外,不再增加其他任何形式的新的用水许可,凡可使用中水生产且具备中水供水条件的工业企业,一律禁止使用地表水;三是大力使用非常规水源,减少新鲜水利用。目前,全区中水利用量1767万吨(含供区外企业622万吨)、利用率21%;矿坑水利用197万吨、利用率100%。大力使用非常规水,有效减少了新鲜水开采利用;四是计划用水全覆盖。在自备水用水计划全覆盖的基础上,联合市城管局,对年用水量超10000吨的自来水用水户下达了用水计划;五是新上项目全部开展了水资源论证,凡高耗水和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这也是以水定产的具体体现。

2.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一是新上项目全部开展水资源论证,以杜绝高耗水项目,确保项目用水需求和当地水资源保障能力匹配;二是对取水许可延续项目,凡水量发生变化或用水定额标准发生调整的,一律重新进行水资源论证;三是自备水用水单位必须持证取水,针对无取水许可证的农业灌溉和农村供水用水户,全部办理了取水许可证;四是新上非自备水重点项目,在开展水资源论证的基础上,也要申领取水许可证。

3.加大取用水监管力度。一是定期对在册用水户计量设施运行情况和取水情况进行检查,按水资源税改革要求核定用水量;二是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对超定额或超计划用水加征水资源税情况进行核对;三是坚持举报必查,今年责令封闭水井1眼。

4.加强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一是所有在册工业和服务业自备水用户全部安装计量设施,实行按量计征水资源税,农村集中供水和单位村供水也全部安装了计量设施;二是针对农业灌溉计量设施不足的问题,筹措资金开展了农业灌溉计量安装项目,有效提升了我区用水统计精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三是加强非农取水口在线监测,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的工业用户、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的农村供水项目、中型灌区和农业灌溉计量示范项目,全部安装了在线计量,共80台。

5.开展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水利部要求,到2023年底,全国要有50%以上的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一是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力争将山西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省级节水企业;二是加大节水宣传,除注重日常宣传外,计划四季度组织一次大型户外节水宣传。

6.强化地下水与岩溶大泉保护。一是大力开展关井压采,主城区禁采区内注册水井全部关闭;二是加大辛安泉域重点保护区保护,要求该保护区范围内的洗煤、储煤企业全部编制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凡评审未通过予以关闭,位于保护区边界附近的漳村煤矿和中兴洗煤还将与保护区重叠部分的煤田和厂区分割出去;三是配合市排水事务中心推进再生水利用项目,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减少包含地下水在内的新鲜水利用。

(五)系统治理构建人水和谐的河湖生态体系

1.实施河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根据浊漳河南源潞州区段摸底排查基本现状,有针对性制定了相关措施,并同山西省水利设计院充分对接,提供围绕浊漳河南源我区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及清单,对区域境内浊漳河南源流域进行统一规划和总体设计,界定不同河段、不同区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定位,把沿岸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现代景点、美丽建筑等有机串联起来,系统打造浊漳河潞州区秀美风光。今年主要任务:一是石子河潞州区段上游河道岸坡生态治理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整治),于2023年3月10日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2504万元,预计2024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二是配合市局实施浊漳河南源上秦至迎宾桥段河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投资0.5亿元。

2.持续整治河湖“四乱”问题。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开展河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河道清淤整治10.5公里,清理河面漂浮绿藻210多方。

3.河湖遥感图斑问题销号。堠北庄街道米家庄村东侧路桥问题,由长治市政府工程建设事务中心实施的长治市威远门路南延道路建设工程对黑水河辅道桥进行施工改造,11月工程竣工验收。之后,在碍洪排查系统中对该图斑问题进行了销号,问题图斑全部清零。

4.建立山区河道名录。涉及我区河道为壁头河,现已明确四个责任人,8月底通过潞州区政府网站完成向社会公布。

5.全面建立堤防包保责任体系。对堤防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等易出风险区域建立台账,实施了重点检查,对责任河段堤防进行了平整、除草、冲沟修复、排水疏通等。

6.逐渐完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健全河长制会议制度、信息报送、信息共享、工作督查、工作考核和工作验收制度等6项配套制度,构建“河长+河长助理+河湖警长+护河员”工作模式,实现了区、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全区河湖长、河湖警长、护河员226名系统联动,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连接、全面覆盖的管河护河责任体系。结合各河流特点,汇编“一河一档”、编制“一河一策”、绘制“一河一图”。积极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对壁头河治导线及南护城河、南防洪渠、西白兔小河等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沟道管理范围划界,进一步明晰河道管理职责,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全面提升河流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六)移民扶持构建现代化移民新村建设体系

1.核定移民人口信息发放直补资金。今年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人口11828人,发放直补资金709.68万元。

2.申报实施移民扶持项目。今年共申报实施两批次项目,第一批项目批复资金956万元共安排9处,第二批项目批复资金590万元共安排5处。目前除张庄村村民活动中心工程、漳沂村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工程和果园村日光温室配套工程正在扫尾外,其余均已完工,已支付进度款1248.1677万元,支付比例达80.7%。

三、下一年计划

1.抓实抓细防汛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范,全面落实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措施,提高我区防汛抗旱能力。一是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落实到岗到人;二是区防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组织会商研判,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三是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技术人员值班和24小时值守制度,坚决杜绝玩忽职守、擅离岗位;四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河道、山洪沟壑、排洪沟渠、危房改造等治理力度,减少降低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

2.积极推进水利项目建设。一是积极争取长治市潞州区老顶山沿山农村供水提质增效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辛安泉供水改扩建长治市潞州区供水(一、二期)工程专项债券资金,完成长治市潞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工作,完成山西大水网辛安泉供水改扩建长治市潞州区供水(一、二期)工程立项工作,完成长治市潞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区政府审批工作和长治市潞州区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空间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完成2024年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库储备、申报和实施监管工作;三是完成潞州区漳泽灌区修复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3.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一是全面提升漳泽湖水质,进一步落细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浊漳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尽快制定确权方案,分类实施细则;二是持续加大河道执法力度,与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坚决杜绝侵占河道、违法排污、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三是依托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探索的经验,与时俱进、加强培训,提升各级河长履职能力,优化护河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管护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