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00014349/2024-06598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 2023-12-29 |
发文机关: 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词: |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发布日期: 2024-01-19 |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共开展中心组学习45次,专题培训学习2次、主题党日12次。三是坚持将引入外部资源与深挖内部资源相结合,以创建“五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以“党建+互联网”“党建+红色”为理念,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依托,借助“共产党员”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建云平台等载体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式、体验式、分享式学习培训,激发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建设,坚决扛牢“两个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开展专题警示教育3次,教育我局党员干部职工严守六大纪律,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杜绝“四风”问题,2023年共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人。五是持续推进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区政府网公开目录中发布了局行风建设公告,公布了行风问题投诉举报电话,在机关和各所大门口显著位置处张贴了行风建设公告,设置了意见箱。查找整改了存在的行风问题,并开展了为民办实事活动,即: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复印打印业务;年报上门服务和个体工商户“惠商保”保险服务;“你点我检”食品快检活动;“小砝码、大公平”惠民标准计量活动;“12315”外地投诉先行赔付工作;局机关为接送学生的车辆无偿提供停车服务;局机关和各所为环卫工人提供开水、临时休息点和卫生间服务。除“12315”外地投诉先行赔付工作外,其他6件均已开始实施。
(二)坚持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有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争做到“进一次门,办多件事”。今年已按计划开展联合抽查41项,共44次;本部门抽查39项;参与省、市局抽查12次。二是审慎做好信用修复工作。严格列入、移出程序,推进异常名录日常管理规范化。目前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4669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8275条,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修复2条。建议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撤销3户冒用身份取得的市场主体,召开了12期信用修复企业座谈会,有力地维护了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开展打击“黄牛”、“黑中介”专项整治工作。出台文件,设置举报箱,督促辖区内经营户设置警示牌10个,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72条,正在排查线索2条。四是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今年应年报企业21007户,实际完成年报20419户,报率达到97.2%,再创历史最好成绩。五是指导和引导市场主体申请注册商标,申报专利和地理标志。指导“长治堆锦”分别在太行山大峡谷镇盘底村设立了非遗工坊,在平顺虹霓村设立了研学基地,形成了产、销、学一条龙。相关部门为“长治堆锦”变更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
(三)坚持底线思维,切实保障“三品一特”安全
1.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一是推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目前全区B、C、D级分级包保工作均已完成,季度督查率达到100%,排名全市前列。二是组织开展餐饮和食品生产流通应急演练2次,实现了应急预案和实际工作的统一。三是开展食醋生产领域、食用植物油生产领域、酒类、食用盐、特殊食品经营、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餐饮具清洗消毒、制止餐饮浪费、大气污染餐饮油烟治理等专项整治20余次,严格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四是深入开展食品抽检和快检工作,全年共开展食品抽检3796批次,食品快检21679批次,其中,抽检食用农产品1790批次,检出8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4.7%,抽检流通及餐饮环节2006批次,检出8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4.4%,正在进行处理,结果将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五是强化“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涉老诈骗等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共检查发现问题105个,已全部整改。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2.守牢药械化安全底线。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质量、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疫苗、特殊药品、高风险医疗器械、隐形眼镜等专项检查6次,严查严防严控药械化经营和使用环节质量安全风险,检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1000余家次。收集上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5121例。
3.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开展了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锅炉安全监管、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特种设备普查整治、起重机械隐患排查治理、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8次,检查企业300余家,重点监督检查单位63家,排除安全隐患21家,约谈7家。为加强我区电梯领域安全生产,我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辖区内电梯使用行业,尤其是15年以上老旧电梯进行集中检查。截至日前已检查电梯使用单位66家。全年共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演练6次,开展“四进”宣传活动27次,应急水平不断提升。
4.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一是积极开展质量强区和质量提升行动工作。开展“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和惠企直通车工作站建设与推广工作,在各大中型企业推广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将质量技术帮扶与监督抽查、现场检查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产品质量监管全过程帮扶机制。二是开展了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辖区危化品、钢筋、水泥、燃气具及配件、电动自行车、瓶装液化石油调压器等10类产品进行了排查。查处不合格产品案件8起。三是2023年度对煤炭及其制品;车用燃油、尿素;儿童和学生用品;化肥;电动自行车;建筑材料类;电线电缆等产品进行抽检,共抽检291批次,其中不合格3批次,正在处置。
(四)坚持从严执法,有力维护市场秩序
一是严格市场价格监管。相继开展旅游市场收费、教育收费、停车场收费、医疗服务价格等专项检查。特别是加强了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检查转供电主体单位219家次,退还终端用户163.5万余元。二是积极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2023年创建市示范单位17家,扎实推进消费维权快速响应工作。三是开展直销企业分支机构、服务网点信息核查和专项检查。积极做好打击涉老诈骗直销企业检查工作,大力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宣传。四是开展“秋季朗月”互联网销售酒类醋类侵权假冒商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电商平台、酒类醋类专属网购平台、侵权假冒汾酒、山西老陈醋等知名白酒、品牌陈醋商品的违法行为。严查处各类网店涉嫌未成年人广告违法行为。五是继续做好计量备案工作和网上计量申检工作。组织辖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网上标准公开公示工作,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全年共受理投诉举报6532件,其中投诉5172件,办结率95%;举报1360件,办结率96%;回复各类转办件103件,受理潞州区政务服务热线工单516件,办结率100%。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20起,涉及广告、食品、计量标准、质量、两品一械等多个领域,罚没款1503.7万元。同时加强行刑衔接,今年我局移送公安2件、公安移送我局2件,检察院移送我局1件。其中长治市美相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案经潞城区人民法院、潞州区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及我局四方调解,做出了较为适当的行政处罚,此案件被司法机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推行。没收食盐2600袋,侵权假冒酒类300件,防水材料42卷,过期食品100余件。
(五)坚持夯实基础,突出工作亮点
1.我局按照党建引领网格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基础保障标准化、履职尽责精准化“五位一体”格局,有序推进基层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3年我局东街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荣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定的首批“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荣誉称号,这是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基层市场所。其他各所正在按照“保三达四争五”要求全力创建中。
2.学习借鉴泰安、淄博先进做法,今年在全市首创小区物业、专业装饰市场消费维权调解室建立工作,建立万博装饰市场消费维权服务站、东街街道东方360社区消费维权服务社区。省局相关领导对潞州区消费维权站、维权调解室的创新做法予以高度评价。
3.为解决个体工商户所面临困难的对症之策,我局联合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深入辖区宣传落实个体工商户“惠商保”保险保障项目,取得良好反响。五马街道岭南小区的19户个体经营户收到了因门店附近修路造成经营困难的保险补偿1.3万元;正则美食休闲广场92家个体工商户收到因背街小巷硬化改造造成经营困难的保险赔偿15万余元;延南街道受修路、供暖管道维修影响的42家经营户收到保险赔偿9.5万元,全年累计为157户个体经营户赔付29万余元,对帮助个体工商户持续经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4.我局联合邮政储蓄、漳泽农商行召开联席会议,进行银企对接,组织四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服务于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2023年投放个人经营性贷款58户金融1300余万元,办理贷款用信13户,金额280万元,办理授信客户16户,金额310万元。
5.申请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监管系统项目,拟在全局各市场所推广,通过智慧化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大数据分析,提升电梯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目前,该系统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还存在不足。落实省、市局提出“惠企直通车”帮扶服务还有差距,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一次性告知还不彻底,偶尔还有让群众多跑路的情况。二是安全监管方面还有漏洞。对辖区部分类别的经营户底数不清晰,监管存在纰漏。比如:城乡接合部的小作坊,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等等,此外,餐饮行业培训制度难以落实,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三是监管人员缺乏专业能力。此问题在新业态新技术监管方面尤为突出。近年来餐饮业、服装业盛行外卖配送和网络销售,还有很多不正当竞争行为向线上延伸,一些不良商家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衍生出数据杀熟、骗取点击、捆绑软件、恶意侵犯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部分执法人员对于网络监管水平不足,时常存在无从入手局面。
三、谋实谋深2024年工作,争取新的一年各项工作更加出色出彩
2024年,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抓牢抓实重点任务,稳妥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一是以“五型党组织创建”为目标,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长效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努力把党支部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开展相融合,高度重视当前行风存在的突出问题,贯通协同推进行风建设走深走实,建设一支作风硬朗、廉洁高效、善作善成的市场监管党员队伍。
二是不断加强基层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明年创建3家四星市场监督管理所,其余市场所均达到三星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
(二)聚力促进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1.强化“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拓展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2.进一步推进信用提升行动。按照市局《关于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实施方案》重点落实好信用培育、助企塑信、助企复信等工作,创新服务措施,消除工作空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3.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以加强个体工商户培训、推进个转企工作、包容审慎监管为重点,发挥职能优势,开展上门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聚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进一步做好消费维权站、消费维权调解室建立工作,在全省第一个社区维权服务站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向新的行业领域推广建立规范化的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推动投诉快速响应机制建实行稳。建设局投诉举报快速响应队伍。
充分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力求建立第三方审查机制,落实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反不正当执法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打传规直宣传工作,推动无传销社区(村)建设。
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强重要节假日期间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哄抬价格、不执行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继续深入开展“转供电”专项整治,及时处置价格异常波动,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继续做好打击“黄牛”、“黑中介”专项整治工作。发现问题线索坚决查处上报。
(四)聚力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
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将进一步落实落细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强化风险隐患意识和排查治理能力,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持续提升监管效能,坚决守牢食品流通安全底线。
继续加强重点餐饮单位监管,进一步规范管理,食品经营单位提档升级,继续推进山西食安“APP”运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加快食品安全快检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进一步开展餐饮油烟治理整治“季节”常态化。对全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工作实行管行业、管环保,纳入日常监管工作。
继续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日常监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继续做好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检查,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
继续推进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加大对非法电梯使用的排查整治力度,落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聘请第三方专家对燃气充装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帮助企业规范安全管理。
(五)聚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
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大标准化工作创新力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评查制度。优化服务水平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