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目录>工作信息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1236931-5/2021-04007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 2021-01-29 |
发文机关: 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词: 保健食品 |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您提示:如何识破保健食品骗局? |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1-02-01 |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了人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给了保健食品市场提供了广大前景。但是我国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不少老年人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往往白白交了出去,花钱倒也罢了,要是偏信这些,导致耽误疾病的常规治疗,可就危险了。2021年春节即将来临,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谨防不法分子借新冠肺炎疫情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虚假夸大宣传行为。为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和科学食用保健食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如下:一、做好预防,骗子套路了然于心。
骗子的套路无非几种,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套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爸妈,等他们遇到骗子的时候,会多一分警惕,就可以静静的看着他们表演了。
套路一:“免费送鸡蛋”,引人上钩
通过发传单免费送礼,惯用手段是“保健食品空盒换鸡蛋”。比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免费得鸡蛋,利用老年人贪便宜的心理引人上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等,都在为保健食品推销做铺垫。请一定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的掉了,要好好思考为什么会掉?
套路二:假称公益活动,冒用权威
保健食品诈骗常常会冒用某官方机构或听起来像权威机构的身份来征集老年人参与,比如“中科院某研究院”、“中国保健协会”等机构名称,打着公益的幌子,实则为推销产品做铺垫,一般老年人不会去求证和分辨这些身份的真伪。世界500强企业、FDA认证通过、雅安捐款一亿现金等等 这些说辞往往也都被骗子用来增加权威度,讲座往往会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上台讲课,此时身在其中的老人是深信不疑的。
套路三:失实夸大宣传,“现身说法”
“只需七天,糖尿病除根”、“三天见效,永不复发”、“抑制癌细胞增长,预防癌症”…… 保健食品诈骗中类似的宣传语利用老人担心健康的心理推销保健食品,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医生”、“专家”会轮番上阵忽悠,还会有“同龄老人”“病友”等事先安排好的“托儿”上台分享感受现身说法,让听课老人深信不疑,彻底入坑。
套路四:主打亲情牌,“温情攻势”
保健食品营销人员可以叫老人爸妈,可以为他们洗脚、按摩,可以陪他们聊天唠家常,可以甜言蜜语哄老人开心,不要觉得老人是一瞬之间突然变得不可理喻,这种变化是一个长期并不缓慢的过程,他们中了骗子“温水煮青蛙”套路,在这种温情攻势下,渐渐骗取了老人的信任。曾有记者卧底保健食品诈骗团伙,他们透露如果对老人极尽热情,最后推销产品的时候,要么成功获得老人信任自愿购买,要么让老人不好意思不买。
套路五:治疗效果好,“立竿见影”
有些老人购买了所谓的“保健食品”后,吃了确实效果立竿见影,身体倍棒,腰不酸腿不疼了,血糖一下就降下来了,真的是传说中的神药吗?那你可要小心了,因为有些假“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了药品甚至激素类成分,服用后确实造成了效果显著的假象,但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病情不但不能缓解还会加剧,得不偿失。所以不要迷信“神药”,身体是最诚实的,没有捷径可走,每天合理饮食作息、增强锻炼、善待自己,身体就会以健康回报你。
二、关心父母,让骗子无机可乘。
为何我们的爸妈被屡骗不止,是他们太单纯还是骗子套路深?
我们先不痛斥骗子多么的不道德,毕竟只要有需求,打倒一个骗子,还会有千万个骗子站起来。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父母、一劳永逸?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单纯”的爸妈: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老,他们关注养生,渴望健康的体魄,或者远离病痛折磨的良药,以期减轻儿女负担。加之对互联网有限的了解,只会初级的搜索浏览,对网络的风险、邪恶的一面了解非常有限,怀抱着“网上说的一定是真的”朴素想法,以及尚未树立牢固的科学的健康观念,就非常容易上当。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的是,一般爸妈还有一群比较忙碌的儿女。
也许你痛心爸妈为何不相信你相信骗子?为何简单的套路就是识别不了?
在此之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跟父母多久沟通一次?都是什么内容?你了解父母目前的生活状况吗?
爸爸最近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妈妈吃晚饭后都去干什么了?
他们最近一次的体检是什么时候?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也许这些你都不了解,但是没关系,骗子了解。
这就是我们该做的,多关心父母,多交流,了解父母的身体状态,有时间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多看望父母,陪在父母身边的不应该是骗子,而是子女。要知道,你作为子女缺失的部分,骗子迫不及待的要替你补上。
所以不要在父母被骗的时候觉得父母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愚昧,先扪心自问,作为子女,你是否给骗子留了太多机会。希望有一天骗子再向你的妈妈推销某降压神药时,你的妈妈可以告诉他:“降压药孩子给我买了,特别好用,现在不用买,我孩子说了不能乱吃保健食品”。
三、如已被骗,应该怎么做?
1.查询保健食品信息方法。
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服务】-【我要查】-【食品】-【特殊食品信息查询】,输入购买保健食品名称查询即可。
如果查不到该产品说明,说明该保健食品没有通过国家的审核,不要服用。
如果能查到某种保健食品,可以看到它的保健功能,是否和推销该产品的人说的一样,是否符合自己。这里提醒大家,保健食品是功能性食品,一个特定的食品种类,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适于特定人群食用,如患疾病要及时就医,不要迷信保健食品。
2.提高父母辨别能力
很多情况下父母购买了产品,拒绝相信被骗。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年轻人,有时候老人是很难说服的,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体系已经很成熟,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说服,那样只会引起反感,我们要让他们自己说服自己。比如可以教他们:搜索时不要只输入“XX口服液”,前面几条跳出来的信息都是骗子公司定制的软文广告,自是好评如潮,要搜索“XX口服液 诈骗”、 “XX口服液 骗子”,真相和各种负面反馈才会浮出水面。自己看到真相,比空口白牙的说服更有力。
01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特别是少年儿童、中老年人以及疾病患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谨防虚假夸大宣传行为,更不能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
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应依法取得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
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经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件,还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03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和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保健食品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查询。
04
选购保健食品要到合法正规的店铺。销售保健食品的店铺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其经营范围应注明保健食品销售。消费者可通过超市、药店、专卖店等渠道购买保健食品,注意查看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05
网上选购保健食品,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仔细核对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信息。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朋友群、不明小程序等微商信息。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消费者应注意选购风险,购买前应当认真、详细阅读电商网站上的风险告知书内容,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做出判断,同意告知书内容后方可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