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2-79847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2022-12-05
发文机关 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题词 总结计划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发布日期 2022-12-09

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今年以来,潞州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市局工作安排,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监管效能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守牢安全底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疫情防控,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服务。一是持续进行入企帮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点对点认领、实打实解决”。加强与邮储银行联合金融服务,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会7次,服务市场主体1200余人次,协助邮储银行入驻紫坊市场,成功为5户市场主体放贷240余万元。在“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中,为18户个体工商户放款365万元。加大年报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线上年报流程及方法培训,应年报企业17955户,年报17242户,年报率96.03%,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成绩。二是合并减少监管数量。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监管对象,动态调整检查比例和频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有机结合,开展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34次,开展本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31次,切实做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三是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贯彻落实《山西省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免罚清单(试行)》,坚持依法对满足条件且积极整改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办理相关案件24起。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告诫约谈等手段,促进市场主体依法依规经营。

2.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我区双打成员单位,参加全国打击侵权假冒电视会议,落实学习贯彻全国双打办视频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侵权假冒专项整治等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617人次,执法车辆213车次,共办理知识产权类案件9起,罚款金额9.15万元。

3.不断深化质量强区战略。一是积极开展“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通过企业自愿申报,我局组织审核把关,目前向省局推荐了6家企业,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全区22家生产企业推广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督促企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三是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工作。将质量技术帮扶与监督抽查、现场检查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产品质量监管全过程帮扶机制。全年共开展帮扶活动12次,协调解决质量问题11个。

(二)夯实基础、守牢底线,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1.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校园开学食品安全、进口冷链肉类食品、油烟整治等专项检查12次,累计整改食品安全隐患326办理食品行政处罚案件44起,查扣侵权“汾酒”商标10余万枚,同时加强行刑衔接,向公安部门移交食品违法案件3起,违法线索4个。是着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38家食品生产小作坊、6家大型农贸市场、106家餐饮单位纳入依托数字化综合指挥平台,实时在线监测各重点单位食品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破解“人少事多任务重”难题。对辖区内38家食品小作坊实现“六个统一”管理,提升了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打造了正则美食街、淮海职工食堂等示范体2处,创建“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店)106家。建设了城隍庙广场、滨河公园河道2个食品安全户外主题公园和颐龙湾、安康2个食品安全主题社区,创建氛围更加浓厚。三是加强了食品精准检测基层所食品检测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全年共完成食品抽检2745批次,食品快检4397批次,全市排名第一,发现疑似不合格食品14批次,已分别进行了送检和就地销毁处理。

2.进一步保障“两品一械”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约谈、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推进疫苗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了特殊药品、疫苗、药品网络销售、核酸检测试剂、医用防护用品、隐形眼镜、化妆品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涉药单位1254户次,责令整改156户次,停业整顿29家疫情防控不力药店。持续推进药械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收集上报3170例药品不良反应、445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3.进一步抓好特种设备监管。一是开展电梯安全整治,锅炉安全隐患排查,城镇燃气安全等专项检查,发现安全隐患88处,完成整改73处;二是开启“一站式”入企服务,对企业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知识进行宣贯,开展全区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线上培训,提高企业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组织开展了电梯困人和天然气管道泄漏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应急处置水平;四是发挥第三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辖区内11家重点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共发现一般安全隐患10处,均已整改完成

4.进一步整治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不断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对辖区危化品、钢筋、水泥、燃气具及配件、电动自行车等10类产品进行了排查,重点对许可获证企业进行了全覆盖检查。与区消防大队联合对我区消防产品开展了专项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

(三)优化监管、严格执法,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1.事中事后监管不断规范。全力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列入异常经营名录31112户次,服务市场主体依法申请移出异常名录8791户次,修复严重违法2条,依法吊销非正常主体营业执照888户。有力地维护了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2.诚信经营创建深入开展。我局以东大街商业街为基础,通过动员宣传、法律培训、制度建立,打造了我市第一条“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示范街,2022年7月,新民市场作为我市第一家放心消费农贸市场光荣授牌。截至目前,我区创建“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店)106家,打造示范街区2条,为营造我市放心消费环境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我局积极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工作,截至目前,参加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实体店56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数量37916件,金额1200余万元。

3.广告和网络交易监管持续加强。开展了整治借重大活动从事违法违规商业广告宣传工作、“清朗·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加强网上防疫商品的监测和互联网广告的监管力度,网上排查经营主体6400余户次,对无法打开或涉及黄赌毒的48个网站、网店,按规定移入异常库。同时积极推进公益广告宣传,发布关于疫情防控、3.15公益宣传、促进营商环境改善、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等各类公益广告200余万条,促进了辖区公益广告的健康发展。

4.综合执法严格有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规范执法办案程序,严厉查处了一批影响和危害社会稳定、食品安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截至11月,共办理案件600件,罚没款52万余元。

5.消费者权益保护成效明显。积极开展12315“五进”活动,全年共受理全国12315投诉举报平台投诉举报4533件,办结4533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0余万元。“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共销毁食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工业产品等6大类总计12吨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达到6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消费权益不受侵害。

(四)敢于担当、服务大局,全力筑牢疫情防控网络

1.狠抓宣传引导。运用微信群、印发宣传资料、上门现身说法等方式方法,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四个不准”,落实“四要素”

2.狠抓市场监管。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组织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多轮次排查和监督,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036人,监督检查集贸市场174家/次,食品生产企业164家/次,食品流通企业8697家/次,餐饮企业2124家/次,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使用企业872家/次,建立了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台账,今年进口冷链食品57.15吨,4200件;国产冷链食品进、出仓14764件,共132.04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每日及时汇总及时向市专班、区疫情防控办报送从业人员核酸检测数据。把风险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3.狠抓保供稳价。疫情防控期间,局印发《关于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1000份,通过大力宣传及时监管,目前我区猪肉、粮油、蛋菜等重点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

4.狠抓违规行为。与疫情防控息息相关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就打,露头就打,形成震慑。共发布消费警示100余条,责令整改278家次,关停543,受到广泛的社会好评。

(五)固本强基、夯实基础,锻造履职尽责队伍

1.深化理论学习。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三会一课”学习计划,细化学习内容,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52次,全体党员干部集体学习18次。积极用好“学习强国APP”等平台组织开展网上学习,达到全员参与,有效将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  

2.提升党建水平。积极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员活动等制度。七一期间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征文、知识竞赛、上党课、座谈会等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非公党委今年新建党组织4个,下拨非公党建工作经费341200元,投入1万余元打造了1945金融文化集聚区党支部、慈铭体检党支部等党建示范点,非公党建水平进一步提升

3.从严正风肃纪。强化纪律规矩教育引导。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敬畏意识。全面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党员,今年我局受纪律处分5人,党内警告2人,严重警告2人,退休人员3人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干部能力素质还需提高。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工作量大面宽,干部职工的工作思路、创新意识、知识储备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监管力量仍十分薄弱行政执法人员老龄化严重,事业编制人员未配备执法证,不能有效开展工作,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三是执法监管力度还需加大。“四大安全”隐患没有彻底根除,假冒伪劣、侵犯消费者权益等问题时有发生,监管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四是部门协作联动还需深化。在食品药品安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面,客观上还存在部门之间衔接不畅、配合不够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完善联动机制。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坚持重服务优环境建平台提效能强监管守底线”工作理念,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生幸福感不断提升、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疫情防控不断加强、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局上下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奋力争先的工作局面,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太行山水名城中心区做出新的贡献。

(一)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出实效,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再发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效率不断提升,一是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发挥协会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帮助广大个体经营户实现“个转企”和提质增效。二是开展个体户培训。要充分考虑疫情影响,明年尽早安排实施,并将培训工作贯穿全年。三是深化“互联网+监管”工作。以执法事项清单化、检查表单标准化、执法全程电子化为目标,逐步提升“双随机”抽查的执行度和完成度,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

(二)着力构建民生保障新格局,在提升民生幸福感上再加码。深化食品领域专项整治,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开展药械专项整治,提升药品监管能力,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加强特种设备风险研判和隐患排查。聚焦儿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加大监测抽查力度。在今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成功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与第三方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提升全区市场监管水平。

(三)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在维持市场秩序上再提效。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加大对消费欺诈、侵犯个人信息等消费痛点堵点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非法传销等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虚假广告、传销等行为开展问题排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四)更大力度抓好疫情防控,在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上再出招。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盯紧抓牢,突出生活必需品、防护用品质量安全和价格监管,重点抓好冷链食品和疫苗的全流程管理,不断规范餐饮服务、酒店宾馆经营活动,督促市场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和疫情防控举措。

(五)高质量推动党的建设工作,在夯实基础上再提升。高质量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推进系统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进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创建工作,加强辅助人员的招录管理,多形式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业务培训、技能比武等,提高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充实基层队伍。坚持“实干到一线、成长在一线、激励在一线”的选人用人机制,在职务晋升、表彰奖励、进修学习等方面向基层市场监管干部倾斜,切实提升基层市场监管能力水平,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太行山水名城中心区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