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2021-12-24
发文机关 区人社局 主题词 总结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打算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发布日期 2021-12-24

长治市潞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打算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 重要讲话和“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确立“党建引领、智能提效、文化铸魂”总体工作思路,立足“民生为本 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统筹谋划,开展老年优养,青壮乐业人社护航行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工作完成情况

我们坚持把党史学习、疫情防控、就业增收、安全稳定贯穿始终,贯彻落实“人才强区”战略,2021年度第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完成8.7%,完成绝对值31267元,预计第四季度仍可保持8.7%的增幅。

(一)抓党建、强人才,主支撑更加有力

区人社局坚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进机关党建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体人社干部坚持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履行人社职能,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245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03%。

一是推进技能培训精准化。为围绕我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潞州技能品牌建设,打造“潞州光电技工”“潞州特色传统工艺能手”“潞州现代服务人才”“潞州康养护理工”“潞州工程机械操作工”等技能品牌,以技能品牌保就业,促转型。目前,全民技能提升培训普惠制特殊人群培训举办开班共85期,培训人员3130人,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完成13490人,完成全年培训计划的100.7%,有力推进我区“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提质增效

二是推动村(社区)劳动力充分就业。在全区重点选择27个充分就业村(社区),建立了充分就业社区(村)劳动力台账和帮扶清单,摸清了社区 (村)的劳动力基本情况,通过“长治好工作”“潞州区就业直通车”推送各类招聘信息1500余条、就业岗位4500个,对重点帮扶对象开展“131”服务,现已提供2100次就业指导、15个培训项目、510个适合岗位信息,促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实现灵活就业1470人,符合就业人员和有就业意愿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

三是推动潞州技能人才品牌化。积极组织技术能手参加第四届长治技能大赛,我区70名选手获奖,6名选手在增材制造、水处理技术等技能比赛中荣获“太行技术状元”称号,在全市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进一步营造了广大劳动者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浓厚氛围,凸显了选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我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同时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打通身份壁垒,建立绿色通道,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四是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全优化。区人社局始终坚持贯彻省、市、区人才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发挥人社部门引才引智工作作用,立足实际,着眼于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拟公开引进人才12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4名,充实到教育和医疗卫生系统,组织280名农业、城镇规划、资源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将确保我区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招聘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强智能、惠民生,主色调更加温暖。

区人社局坚持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强化“智能人社”建设,探索线上培训、升级网上庭审平台、社保经办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智能人社”助力自助服务转型升级。围绕人社业务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工作目标,在社保服务大厅设置自助服务区,实现人社业务办理人员由窗口内坐等办理到柜台外引导帮助办事群众自助办理。自助服务区全年为20000人次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学党史、办实事、送服务,社保政策进万家”巡回宣传活动,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了参保率,全年补充险参保人数15.09万人,补充险征缴基金1072.37万元。

二是“智能人社”助力便民服务拓展延伸。在优化根治欠薪举报投诉平台和劳动人事仲裁线上开庭远程调解服务平台基础上,开通“12333”“12345”服务平台,拓展群众投诉渠道,创新服务群众意识,变等待服务为主动服务,增设社保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就业岗位推荐、人事业务网上办理等职能,开通网络便民服务大厅,完善“预防、调解、惩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全年处理拖欠工资案件270起,解决拖欠工资金额780万元;使用智慧仲裁平台实现智能调解、网上申请仲裁、网上庭审,全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508件,调解率达77%,结案率100%。

三是“智能人社”助力社会保障体系提速增效加强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发挥社会保障卡便民惠民作用,全年开卡96.55万张;率先构建了社保“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拓展“网上服务大厅+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助服务终端”多位一体的线上服务渠道,目前已实现网上申报、人员增减、异地转移、网上缴费等功能在社保业务办理省、市、区、乡四级联网基础上,开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三险统征系统,实行就业、征缴、监察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扩面工作。目前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899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33152,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665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151400人。

四是“智能人社”助力企业减负稳岗促稳增收。失业保险依托民生山西APP、微信、支付宝简化申领手续,开通线上申领服务“一网”“一门”“一次”为目标,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对符合稳岗补贴条件的企业100%发放到位;全年发放失业金、补助金、技能补贴等463.4万元,发放稳岗补贴65.2万元。

(三)弘文化、促和谐,主旋律更加激昂。

结合文明创建要求和大家追求积极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大力弘扬会主义新风尚,推进区人社局进一步深化机关精神文明建设,荣获国家级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顺利迎接了省级文明单位验收工作。

一是培植安全工作常态化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员职责,牢固树立了人社部门常态化疫情防控意识,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防控策略,坚持技防和人防相结合工作方法,安装了体温检测门,配备健康管理员,实行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一米线排队等候等措施,常态化开展防火、防水、电路安全监察,始终绷紧安全这根高压线。全年开展疫情防控“双码”查验、体温监测服务18万人次。

二是培养丰富“温暖人社”文化内涵。通过“党员进社区报到”活动,到社区慰问困难党员和特困户,到社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就业创业援助、社保政策进万家等共建活动;结合政策宣传、援企服务等活动组织人员到企业开展政策扶持活动,持续开展主题为“促和谐关系 送温暖入企”的“送法律、送管理、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五送”活动,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经营;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墨海泛舟”、“书香人社”、“快乐运动健康人社”健身兴趣小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法制、道德建设、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温暖人社”的文化内涵。全年发放就业、社会保险惠民政策宣传资料、惠民券等30万份,参加志愿服务、兴趣小组宣传660人次。

三是培育弘扬传统文化理念。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机关作风转变,引导鼓励党员主动担任垃圾分类宣传员、楼层安全员、电梯管理员、大厅志愿服务者等,重阳节组织慰问退休老干部,将廉政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每个重大节假日开展廉政提醒,着力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批服务先进典型,形成人人讲奉献处处学模范、时时促温暖的良好氛围,“温暖人社”服务品牌更加熠熠生辉。今年以来,组织“慈善一日捐”、“ 博爱一日捐”、人社干部志愿活动捐款、山西防汛救灾募捐等活动,共征集各类捐款2万余元。

四是培养提升服务群众意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优化人社服务聚焦于服务群众堵点、难点,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化窗口服务群众功能,在自助服务区、休闲等待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推进所涉相关服务事项打包办理,努力使企业、群众办事“跑腿”越来越少、材料越来越简、时限越来越短、体验越来越好。

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比如受疫情影响,就业稳存量和扩增量难度更大;全民技能提升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后的就业率还有待提高;疫情对劳动用工监管也提出了新要求;服务全区群众对“互联网+人社”的信息化深度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区划调整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需加大工作力度。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下一步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二〇二年工作打算

2022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智能提效、文化铸魂”总体工作思路,按照人社“十四五”规划发展总方向,推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主题,突出提升人社工作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人社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提升人社工作在全面工作中的影响力为工作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在稳就业保民生行动、人才升级行动、技能提升行动、促和谐劳动关系行动、基金保安全行动、转作风提效能行动六大行动上下功夫,为建设美好新潞州提供人才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引深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团队同频共振。

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深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我,抓班子,带队伍,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工作新格局,凝聚起人社干部工作合力,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继续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继续推进“技能潞州”劳务服务品牌。围绕潞州区产业结构和传统形成的长治堆锦、黄碾布老虎、挖掘机培训等就业创业方向,形成“一镇一品一特色”,努力打造“潞州传统手工艺”、“潞州现代服务业”“潞州电子商务”等就业技能品牌;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努力推出一批“潞州好技工”;将人社、教育、农业、卫计等各个部门的培训资源整合起来,围绕“技能潞州”劳务服务品牌建设,抓好精准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培训促就业、保增收。

(四)推行人社业务网上经办,提升群众满意度。依托金保工程四级信息网络平台,加大业务系统间数据共享互通,加大信息系统改造整合力度,坚持依法依规经办,大力推行人社业务网上办理。大力推广综合柜员制,按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业务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根据业务办理量合理配置窗口资源,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对服务对象确有特殊情况需特事特办的,可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网上经办系统的登录入口,提升“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全网通办”的便民服务效能。


202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