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农业农村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000014349/2022-79865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 2022-12-09 |
发文机关: 潞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词: |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日期: 2022-12-09 |
2022年,区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工作全局,认真落实省市区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增速8%以上,达到25740元。目前,1-9月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1元,同比增长6%。预计年底可以完成指标任务。
(二)一产增加值增幅9%,总量达到5.6668亿元。1-9月份,预计总量5.3435亿元,增加值完成2.2683亿元,增幅4.1%。预计年底可以顺利完成指标任务。
(三)一产固定投增幅到20%,达1.5亿元。目前,完成投入11111万元。预计12月可以顺利完成指标任务。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任务26.216亿元。目前,完成24.1996亿元。预计年底可以顺利完成指标任务。
(五)全区新改厕任务2000座。截至目前,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六)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23万亩。目前,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廉政建设,推进清廉机关创建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及时动员部署。召开党组会并研究制定了《区农业农村局创建清廉机关实施方案》、《区农业农村局“宣教月”实施方案》等,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清廉机关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以案示警,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多次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廉政党课等活动。同时,在重要节日前,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省、市、区纪委、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件,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增强“免疫力”,严守纪律规矩,提高拒腐防变的本领。三是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开展“三抓一促”活动,以“抓学习、抓作风、抓队伍,促跨越”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理论、学法律、学业务,强化为民服务的能力和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班子带队伍,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确保推进廉洁从政。四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争做清廉干事先锋。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学习廉政法规条例。同时,党组书记同每个进行了一次谈心谈话活动。五是推进廉洁文化进机关,营造清廉干事氛围。结合单位实际,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制作廉政版面、桌牌,悬挂标语,建立廉洁文化墙;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廉政硬笔书法比赛,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二)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始终坚持把稳粮保供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采取多种措施,抓好田间管理,落实稳产保供。一是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分工。区政府与各镇、街道(中心)签订了粮食安全目标责任状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书,将粮食生产任务压实到具体镇街、落实到田间地块。二是加大补贴,优化种植结构。适当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推进“景观+订单”的发展模式,“一环两线”三大片区整体种植优质高粱,种植面积达0.25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2300余亩;推广新型冬播谷子+油菜种植模式,进一步扩大油料作物播种面积。预计今年12月冬播谷子的面积可达0.15亩。三是制定惠农政策,促进一产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潞州区支持一产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印制宣传政策6000余册,区拨付600余万元对一产发展给予资金补贴。
(三)聚焦六大着力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着力规划引领,示范先行,打造山西“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完成了老顶山沿线、塔岭山沿线、环漳泽湖三大片区的乡村振兴概念性规划。塔岭山片区乡村振兴片区详规已经启动,项目正在申报过程中,总投资20亿元。以点带面,启动示范建设,果园村省级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南垂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张祖村市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建设全面展开。二是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宜居。2019年-2022年,全区已改造农村户厕包括7个镇、街道,52个行政村的16782户。经过新一轮的摸底调查,全区改厕基数53638户,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村拥有卫生厕所36709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可达68.44%。三是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8-2021年,创建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0家,创建市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3家;2022年申报整洁村2家、示范村5家、美丽乡村2家,连片建设示范带1条。四是着力提升路域环境整治标准。整治零星地块种植,投资资金27万余元,涉及5个镇、街道、5个村种植油葵、中药材面积达到41.26亩,有效改善了主城区路域环境。五是着力推进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PPP项目申报工作。遴选出故南、秦家庄、圪坨等14个行政村进行申报,2022年我区南垂村、双桥庄村、果园村、张祖村先行开展项目建设。目前,实施方案及各村项目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审核中。六是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种植结构调整为主线,稳一增二活三,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今年全区农业项目储备45个,开工建设23个,总投资3.3亿余元。目前全区各类农业企业达616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户,农产品销售额将超过28亿元。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启“清化收”工作,发掘集体资源资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四)聚焦服务基层,抓好能力增强。一是围绕“抓班子、带队伍、防疫情、促发展、保稳定”要求,做好疫情期间的各项工作,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保供工作。与辖区内20余家涉农企业、种养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生活物资应急储备协议。二是开展常态化“三队包联服务”、“三帮三送三促进”活动,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全方位的指导服务。通过进村入企发现问题67个、现场解决10个,切实做到了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三是围绕粮食、果蔬生产,筛选发布了农业生产五大类共计71个主导作物品种和12项主推技术模式,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指导农户备春耕,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册,电话视频指导300余户,开展培训讲座20余次,现场指导农户150余户。
(五)聚焦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生产。制定了《潞州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潞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集中行动的通知》、《潞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安全知识宣讲进基层的通知》等相关方案。截至目前,全局共出动安全检查组56个,人员达165人,检查企业64个,发现一般隐患25处,整改25处,无安全事故发生。在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农产品监测任务1100批次,目前已完成850批次,全区农产品无公害无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5%以上,确保了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六)聚焦水产发展,抓好渔业管理。一是推进现代渔业项目建设。形成1261.26公顷集中连片水域滩涂,联合打造环漳泽湖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经济链。二是创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一个,现有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个,山西省休闲渔业示范园区1个,山西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促进了全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提高了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三是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以坝后公园、颐沁园两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抓手,从单一主体养殖到养殖、餐饮、休闲、娱乐、产品深加工并举发展,基本形成了大水面养殖、小水面精养、休闲渔业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态势。
(七)聚焦农业防治,抓好面源污染。一是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二是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测土配方施肥采集土样22个,安排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试验2个,肥效矫正试验2个。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入户调查120户秸秆“五化”利用成效。三是积极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宣传,切实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四是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出台了《2022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等,累计发放黄板1000余张、高效低毒农药40箱。
三、存在问题
(一)实施乡村振兴不够有力。推进农业产业抓手不够,发展集体经济道路不宽,促进农民增收办法不多。全区整体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经营主体数量少。
(二)农民种地积极性不够高。受区位影响,主城区及城乡接合部农民土地面积较少,农民收益收入种地依赖程度不高,农业发展难度大。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无集体积累,村政事务管理仍然不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够清晰,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性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市场意识不强,存在规模不大、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不高、示范带动性作用不强等问题。
四、2023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盯牢重点、突破难点、补齐短板,凝心聚力,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三农”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稳粮保供工作。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在12.04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在4000万公斤以上。推广10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推进设施蔬菜、畜禽养殖项目。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确保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万亩,实施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工程,推进老旧棚改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科学种粮水平。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二)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促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8%。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民就业渠道。二是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三是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提高农业就业能力。四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五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农业病虫害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支持防致贫监测对象稳定增收20条措施,确保边缘易致贫户收入增幅不低于20%。
(三)抓好农业产业发展。扩大农业投入,抓好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一产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大力实施4.8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实施投资2000万老顶山街道南垂村5G农业观光园区;投资2000万大辛庄街道果园村果蔬、花卉繁育基地;投资1.17亿元鹿家庄新型文旅创业商贸广场;投资1000万元堠北庄街道杨暴村负碳农业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以农民增收为导向,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七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真正打造成为乡村富民支撑产业,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出台全区优势特色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计划,重点打造果蔬食品、肉制品、酿品等亿元级农业产业集群。强化“链主”企业培育,推进山西潞安府食品、长治潞酒、紫坊农贸市场、金鑫瓜果、富民饲料、长治市粮食储备库等大型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至少引进1家国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狠抓市场主体倍增,培育打造产业化联合体,新培育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培育5家市级以上示范社,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家。强化项目支撑,重点实施6个产业集群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000万元。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产值增幅达到20%。
(四)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四好农村路”20公里;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创建2个整洁村、5个美丽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和1个示范带建设。完成农村旱厕改造3000座,持续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五)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真查实改,加大政策、资金、人力投入力度,确保各类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二要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在高标准实施好潞州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基础上,同步创建省、市、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基地)建设,引领全区推进乡村振兴。三要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认真核实、精准定位,严格按月组织数据采集统计工作,全面厘清存在短板弱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进一步落实促进增收工作举措,密切跟踪监测,确保监测对象收入稳步提升。四要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把示范创建融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过程,围绕“村有示范、户有提升”的整治目标,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再巩固、再深化、再提升。高标准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六)持续抓好深化农业农村。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的原则,重点在农村土地、农村集体产权、农村金融创新等领域寻求突破,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巩固农业的政策性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产融结合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民资源权利价值化等市场化配置渠道,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
(七)抓好农业农村队伍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广大干部职工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培训干部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