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民政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3-38303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2023-07-18
发文机关 潞州区民政局 主题词 总结计划
标题 潞州区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发布日期 2023-07-18

潞州区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2023年,潞州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促稳定,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清廉民政建设走深走实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以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为载体,认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向全体党员干部发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必读书籍,上半年共组织集中学26次,专题研讨6次,不断在领会精神、吃透精髓、把握要义上下功夫,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大大加强,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打造党建品牌,引领民政工作。进一步打响“红色领航·为民爱民”民政党建服务品牌,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民生政策云宣传、党群连心传党恩、关爱到家惠民生、专项整治优环境、村社整治减负担、移风易俗促新风”系列办实事活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压紧压实责任,严抓廉政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清廉机关建设为契机,局党组书记与各科室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一岗双责”。严抓机关作风建设,紧盯关键时间节点,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观看《警钟长鸣》警示教育片,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营造风清气正、踏实干事、为民解忧的干事创业氛围,实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和孤儿认定“一件办”,流浪乞讨人员申请“领跑次”,社会救助“一网通”等,切实打造效能机关,树立勇于担当、风清气正的民政形象。

二、坚守为民初心,推进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一)社会救助保障更加精准有温度。一是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按照省市要求,从今年1月起将城市低保标准从718元每人每月调增为760元每人每月,较上年度提高42元,农村低保标准从8616元每人每年调增为9120元每人每年,较上年度提高504元。城乡低保标准月人均提高均为42元。城乡低保于5月完成提标补发工作,月人均提高补差金额为32元,提标补发资金约121.1万元。5月城乡低保补发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934户,7550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3673户,5705人;农村低保对象1261户,184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705.6194万元,其中提标补发121.1492万元。二是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标。按照省市要求,城乡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进行提标,分别为城市分散供养对象由原先的933元调增至988元、城市集中供养对象由1027元调增至1087元,农村分散供养对象由年人均11201元调增至11856元、农村集中供养对象由12321元调增至13042元,目前供养特困对象383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348.4998万元,其中提标补发16.439万元。三是临时救助精准及时。以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为目标,重点开展未参保失业人员、生活困难未就业大学生、因灾情疫情基本生活困难群众、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做到了应救尽救。截至目前,临时救助2056人次,发放救助金249.33万元。其中乡级救助210人次,救助金24.2万元,切实践行了临时救助救急难、兜底线的根本宗旨。

(二)养老服务更加温暖有爱心。一是发放低保家庭中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生活补贴。上半年为全区低保家庭中高龄老年人252人,累计发放补贴13.0745万元;低保家庭中失能老年人408人,累计发放补贴25.04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区民政局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消防机构对全区14所养老机构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排查,其他检查38次,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73条,下发整改通知单14张,已整改隐患63条,确保全区养老机构安全稳定。三是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坚决依法依规从持续推进我省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上半年共印制宣传资料2000余份,横幅50条,进社区(村居)、超市、公园、广场等宣教280次,向全区126个行政村、83个社区、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养老诈骗防范知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养老服务诈骗风险提示,覆盖全区89万人群。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网格员覆盖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展空巢、留守老人关爱行动,对特殊群体老年人进行“点对点”风险提示,加强面向社区、机构、服务场所、公共设施等老年人聚集场所的宣传,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亲属等识骗防骗的能力。通过对全区养老机构14家,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站42家,农村日间照料中心37家排查,均暂未发现非法集资情况。通过排查养老服务机构、建立风险管控名单、强化分类处置、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活动等方式,使养老服务领域打击整治诈骗专项行动落到实处,确保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稳定。

(三)社会事务服务更加规范有成效。一是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半年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积极聚焦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和殡仪服务站项目建设;清明期间,督促全区所有公墓、骨灰堂、集中安葬点等殡葬服务场所完善各项应急措施,确保2023年清明节祭扫高峰、安全、顺利度过;按照省市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殡葬服务收费政策,联合区发改对辖区内的颐仙园公墓、皇坟凹公墓、史家庄骨灰堂的殡葬服务收费情况进行了调研,初步摸清了全区殡葬服务场所价格情况,又梳理出存在问题,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有效遏制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再次抬头,促进全区稳妥开展殡葬改革工作;继续大力宣传绿色殡葬,低碳祭扫,倡导厚养薄葬,提升文明祭祀意识,树立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二是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和全面推进源头治理行动,加强街头巡查和寻亲工作,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做到“应救尽救”;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确保辖区内不发生冻饿死伤等极端事件。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工作人员201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人次。其中:劝导3人自主返乡,护送返乡6人,全面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三是婚姻登记规范有序。截至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3244对,其中结婚登记2261对,离婚登记526对,补发结婚证416对,补发离婚证41对,合格率100%。四是落实提高养育标准,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在册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9人,累计发放91.8万元。五是发挥未保牵头职能,加快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以争创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规范化建设试点区为契机,制定出台《长治市潞州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个案会商制度(试行)》、《长治市潞州区未成年人权益督查工作制度》文件;组织开展2023年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工作;2023年六一期间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 同心护未来”未保宣传暨“六一”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主题宣传、走访慰问等方式,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责开展形式多样的未保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六是关爱特殊群体,及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023年1月起,实现两补提标扩面,达到(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元/人月,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5元/人月,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护理补贴52.5元/人月。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19442人次、147.75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1584人次、413.36万元。

(四)基层治理能力更加高效有提升。一是立足基层治理、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我区创建山西省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单位工作要求,3月召开“潞州区创建山西省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单位”推进会;5月召开清廉村居专班成员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按照《山西省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单位考评操作手册》,开展对我区上报的清廉村居19家典型示范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择优推荐太西街道捉马村、潞才社区、延南街道淮海社区作为第一批申报山西省清廉村居示范单位。二是认真落实农村“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成立5个专项小组,分组包街道走访督查59个村、32个社区,现场针对“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查看其“三务”公开栏的设置及公开公示内容的台账、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记录完善和建设情况等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监督内容,监督制度,监督程序,确保民主管理和监督取得实效。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地名工作有序开展。完成《山西省标准地名志——长治市部分》、《山西省地名词典》涉及潞州区地名的核查和修改工作在全区积极开展《地名管理条例》宣传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立足试点示范创建,选定果园村、瓦窑沟村、喜峰村、北山头村、张祖村作为省级乡村地名示范点,有序推进潞州区“提升乡村地名试点工作”

(五)社会组织发展更加健康有活力。一是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规范社会组织活动,清查整治社会组织党组织突出问题,召开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重点任务。二是完成2022年度年报工作。组织全区社会组织进行2022年度年报工作,截至目前,已年报327家,号召社会组织积极到所在镇、街道报到,亮明身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三是完成2023年度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邀请省内专家讲师团队,组织全区600余名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前培训。四是高质量完成“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2022年度“送温暖 献爱心”共接受捐款30.4665万元。

三、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亮点工作提质增效

(一)“特困供养质量提升试点”工作。

根据市民政局文件精神,2023年潞州区被确定为“集中供养质量提升试点”。作为长治市唯一特困供养试点,肩负着全市特困供养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结合前期对全区特困集中(分散)供养对象生活现状、失能等级、照护人履行照护等情况进行摸排,对全区社会养老机构全面考察,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区先进做法,出台了《长治市潞州区特困供养质量提升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以特困供养机构为依托,社会养老机构为补充,推进社会救助供养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二是规范失能鉴定机制;三是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的监管,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提升分散供养人员的照料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确定东街幸福小院、长北丽撒养老院为集中特困对象的补充服务机构。

(二)省政府民生实事“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扩大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长治市民政局、长治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23年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的通知》(长民发〔2023〕6号)文件精神,经广泛筛选,认真研究,2023年新申报潞州区东街街道下东社区养老幸福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50%,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幸福工程建设任务。

(三)着力推进潞州区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工作。

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标准,共建立1个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及17个镇、街道(中心)社工站,共有40名专职社工上岗开展工作,实现全区镇街社工站全覆盖。全区17个站点分别开展了系列专业服务。截至目前,入户建档共计4959份,开展个案服务37个;老年互助小组、儿童成长小组、亲子赋能小组等专业小组4个;社区活动7场,充分发挥社工在基层民政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建设一支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社会救助。根据《长治市潞州区特困供养质量提升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推进“特困供养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全区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

(二)养老服务。加大潞州区东街街道下东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建设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幸福工程建设任务。

(三)社会事务。稳步推进潞州区城市公益性公墓和潞州区殡仪服务站建设;发挥未保牵头职能,加快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

(四)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继续做好潞州区清廉村居建设;巩固地名成果,提升城乡地名服务水平;稳抓创新机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五)社会组织。继续加强对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规范社会组织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引导社工站点因地制宜打造“一镇街一品牌”项目,突出“一站一特色”,力争年内打造3个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