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3-63425
发文字号 潞州科发〔2023〕13号 发文时间 2023-12-06
发文机关 潞州区科技局 主题词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3-12-21

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2023年,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工作思路,弘扬践行“四敢精神”,倾力打造“矢志初心、坚定恒心、淬炼匠心、秉持暖心、涵养廉心”“五心”科创党建品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效能

1.抓“三度”提升,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理论学习抓“深度”。精读细研主题教育必读学习材料,利用互联网平台,延伸学习触角,以举办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灵活学习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集中+自学”双管齐下、“领导带头+职工跟进示范引领、“理论+实践”知行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全年度共开展理论学习32次,集中讨论4次,全局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全面提升。干事创业抓“力度”。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梳理,服务企业征集17条,机关党员和所包社区征集19条。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局党组制定高企认定、包联社区(村)等办实事清单3项,组织我局在职党员到所居住地社区报到,积极主动参加社区各类公益活动。积极开展“立足岗位贡献”活动,设立了“先锋岗”“示范岗”,开展了局中心“提能强技”业务全员培训、“书记面对面”活动印制了各类科技创新宣传物品和科技政策汇编等宣传物品,深入到区属的17个乡镇和部分高新企业开展“送服务、送政策”活动。积极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集中观看了专题片,学习了淮海社区书记崔永明先进事迹,全体党员结合本职工作撰写了承诺践诺书。关怀退休党员,组织8名退休党员建立微信群,以文档、小视频等多种形式推送主题教育学习内容,使退休党员及时掌握创新理论和时事动态。检视整改抓“精度”。分别从党员管理方面、严格组织生活方面、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三个方面,查摆出3个问题,整改目标明晰、举措务实,整改时限及责任人明确,切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把问题解决到位。

2.抓一体推进,支部活动内涵丰富。结合科技工作特点,把主题党日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并将活动延伸到厂矿车间、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逐步形成“主题党日+模式,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走上街头,深入所包村、社区开展科学知识、安全生产、护林防火、防震减灾、禁毒宣传文明志愿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馆,提升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新时代精神,使主题党日成为党员奉献日、党员学习日。

3.抓深度融合,党建品牌特色鲜明。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精心筹备、全力打造“五心”科创党建品牌。打造党建文化墙,将办公区域楼道、会议室空白墙充分利用,把党员权利义务、党支部组织构架、科技服务流程、廉政等上墙,营造良好科技党建文化氛围;因地制宜设置“阅读、悦享、越己”读书角,书香墨韵滋养浩然气,笃学力行铸造廉政心,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精心打造机关廉政文化阵地,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清廉、安全生产、禁毒、普法等各类宣传标语,营造务求实效清廉机关工作氛围。

(二)以清廉机关为载体,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1.厚植廉洁文化土壤,培育清廉之花。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读书思廉”活动,营造“学廉、思廉、守廉、践廉”氛围,在读书分享中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能量,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涵养心中正气,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进一步将“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内化于心,扎实推进我局廉政文化建设。

2.规范权力正确运行,筑牢廉政之坝。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明晰“一把手”权力内容和权力边界,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末尾表态制。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知纪明纪、畏纪守纪,时刻紧绷反腐倡廉之弦,教育干部始终保持清廉政治本色,真正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全链条”常态化驱动,充分展现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干部形象。

3.加强经费审查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切实加强对科技资金的监管,首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19年以来未验收的7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及2019年度至2021年度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检查,再组织项目评审,结题验收,切实加强了科技资金管理,规避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和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廉政风险,确保将有限的科技资金花在刀刃上。

(三)以优质服务为宗旨,推进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营造浓厚创新氛围。一是开展科技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时间节点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全年开展科技宣传活动10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科技活动周期间,还向华丰路小学、建东小学等3所学校赠送3D打印耗材。二是开展科技培训。举办了2023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训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会上对科小、高企认定条件、申报流程和相关科技政策等知识进行了解读。邀请市级专家到老顶山街道京丰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三是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组织科智兴隆、宏瀚机械等7家企业报名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比赛,进一步宣传推介了我区产品。

2.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持以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点,壮大科技型企业总体规模。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紧紧围绕年度工作重点,将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指标向全区17个镇、街(中心)进行了任务分解,并就考核指标分解情况向镇、街(中心)进行了解读说明。二是开展入企服务。组织省、市专家深入西白兔、马厂、黄碾、五马、东街等镇街辖区内48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归集等培育难题32个,进一步壮大了高企培育库数量。全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比上年增长31.3%;推荐29家企业分三批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预计可通过24家左右,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可达到46家左右,市定高质量考核指标38家高企任务可超额完成。

3.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推动创新平台提质扩面。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建设,大力建设多层级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企业开展政策下乡活动,积极引导科技创新意识强具备人才和设备等科研条件优势的企业自建、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二是加强培育辅导。积极开展调研,对科技型企业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等情况进行了解,对符合建立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年推荐首钢长钢、中瑞轴承、凌燕机械分别申报了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航天清华的山西省航天装备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青智、荣通科技通过了省级众创空间认定,正在进行网上公示。

4.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面向31家企业征集“聚苯硫醚副产物盐处理”等技术需求38项,并积极上报上级部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二是积极申报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高科华兴等企业开展一种户外全彩贴片式LED结构及生产技术转化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项,组织凌燕机械等开展绿色机场及智能管控平台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等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其中航天清华承担的重载电动缸关键零件精密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立项。三是深化对口合作。加强与海淀区对口合作,向海淀区提供我区企业技术需求9项,协调北京化工大学到霍家工业开展技术需求对接,首钢长钢、淮海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5.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争取奖补资金。全年为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主体、创新平台争取市级以上科技奖励资金400万元。二是争取项目资金。航天清华承担的重载电动缸关键零件精密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争取省级重点研发项目资金120万元。三是持续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山西农大、太原科技大学遴选3名专家教授派驻霍家工业等3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有力推进了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区转移转化。四是做好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推荐4名农业技术人才申报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组织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高、区域创新能力不强、平台载体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和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创新生态优化提升工程。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落实《长治市潞州区支持创新生态建设若干措施》,完成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等奖励项目的科技奖励资金兑现工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加大科技优惠政策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准确掌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和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在跨发展过程中找到“黄金平衡点”,抢占市场先机。三是加大入企服务力度。深入区域内科技创新企业开展入企服务,帮助企业详细了解国家出台的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办税能力,使企业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应享快享。

(二)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加速工程。探索科技企业“全覆盖全周期精准滴灌”培育模式,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科技企业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发挥优质科技企业主力军作用。一是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采取深入镇街(中心)举办培训、上门辅导等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形成“发现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高企培育机制,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家。二是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常态化做好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摸排,做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凝练工作,组织企业参与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助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力

(三)实施创新研发能级提升工程。聚焦全区重点产业和企业,持续推动研发水平大提升,实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跃升。一是建设多层级科技创新平台。多形式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推动辖区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在技术开发、产学研转化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一批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衍生孵化和技术服务等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二是提升双创平台孵化培育质效。继续加大众创空间、孵化器及科创园的平台建设扶持,支持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完善孵化链生态链,推动各类平台数量规模持续增长,为企业落地提供广阔空间。

(四)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不断推动技术要素集聚和流动,加速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促进技术、产业融合汇聚。一是大力开展对口合作。抢抓与北京海淀区对口合作机遇,积极对接海淀区科技创新资源,推进海淀区高校和创新机构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领域与我区企业的合作,深化全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继续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人才+项目”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选派教授、博士到企业开展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券政策兑现力度,支持激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对立项项目予以配套资金支持动态征集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促进优秀科技成果在我区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