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3-35318
发文字号 潞州科发〔2023〕6号 发文时间 2023-06-25
发文机关 潞州区科技局 主题词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6-25

长治市潞州区科学技术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工作思路,弘扬践行“四敢精神”,倾力打造“矢志初心、坚定恒心、淬炼匠心、秉持暖心、涵养廉心”“五心”科创党建品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夯基础,助推党建提质增效

1.聚焦铸魂赋能,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之魂,我局认真落实局党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每周学习例会的第一议题,系统化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百年大党面对面》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在思想上培元铸魂,上半年共开展理论学习16次,集中研讨2次,组织局科级干部分三期参加了区里政治能力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全面提升。

2.聚焦一体推进,丰富活动内涵。结合科技工作特点,把主题党日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并将活动延伸到厂矿车间、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逐步形成“主题党日+模式,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走上街头,深入所包村、社区开展科学知识、安全生产、护林防火、防震减灾、禁毒宣传文明志愿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馆,提升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新时代精神,使主题党日成为党员奉献日、党员学习日。

3.聚焦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精心筹备、全力打造“五心”科创党建品牌。打造党建文化墙,将办公区域楼道、会议室空白墙充分利用,把党员权利义务、党支部组织构架、科技服务流程、廉政文化等上墙,营造良好科技党建文化氛围;因地制宜设置“阅读、悦享、越己”读书角,书香墨韵滋养浩然气,笃学力行铸造廉政心,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精心打造机关廉政文化阵地,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清廉、安全生产、禁毒、普法等各类宣传标语,营造务求实效清廉机关工作氛围。

(二)强举措,全力打造清廉机关

1.厚植廉洁文化,涵养清风正气。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读书思廉”活动,营造“学廉、思廉、守廉、践廉”氛围,在读书分享中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能量,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涵养心中正气,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进一步将“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内化于心,扎实推进我局廉政文化建设。

2.规范权力运行,筑牢廉政堤坝。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明晰“一把手”的权力内容和权力边界,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末尾表态制。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知纪明纪、畏纪守纪,时刻紧绷反腐倡廉之弦,教育干部始终保持清廉政治本色,真正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全链条”常态化驱动,充分展现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干部形象。

3.加强经费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切实加强对科技资金的监管。首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19年以来未验收的7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及2019年度至2021年度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检查,再组织项目评审,结题验收,切实加强了科技资金管理,规避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和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廉政风险,确保将有限的科技资金花在刀刃上。

(三)抓落实,着力推进科技创新

1.强化高新引领,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紧紧围绕年度工作重点,将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指标向全区17个镇、街(中心)进行了任务分解,并就考核指标分解情况向镇、街(中心)进行了解读说明。二是强化培训辅导。举办了2023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训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会上对科小、高企认定条件、申报流程和相关科技政策等知识进行了解读,并深入东街、五马、黄碾、西白兔等辖区内26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培育难题19个。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达到55家,推荐3家企业参加了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

2.突出科技攻关,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照市局工作部署,面向企业开展了科技重大项目需求征集,完成了Micro LED器件封装技术、高白度聚苯硫醚合成方法等16个项目向上推荐工作。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鼓励企业申报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通过广泛征集项目、主动对接指导,顺利完成了“一种基于直流28V储能单元多重逆变装置的航空新能源地面电源车”“一种户外全彩贴片式LED结构及生产技术转化”“一种兼容多种LED小间距显示屏的模组产业化”3个省级项目和2个市级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

3.深化产研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企业开展政策下乡活动,积极引导科技创新意识强,具备人才和设备等科研条件优势的企业自建和高校共建创新平台。二是加强培育辅导。积极开展调研,对科技型企业的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等情况进行了解,对符合建立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正在推荐首钢长钢、新华美医疗等企业申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推荐乾园文化申报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4.推进产业转型,科技服务业得到新发展。按照上级关于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工作部署,成立了科技服务业工作专班,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对镇街的考核,建立了潞州区科技创新工作微信群,及时传达、安排、调度科技服务业工作。工作中,以纳入考核的山西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0家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为重点,加强部门联动,采取政策宣讲、上门辅导、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对科技服务业企业的走访、对接和帮扶,指导企业做好数据的潜力挖掘,做到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确保数据应统尽统,做到了服务业提质增效工作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双促进双提升。从营业收入情况来看,1-5月共完成13967.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45.4万元,增速4.06%,在6月16日召开的全市科技服务业推进工作会上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

5.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氛围焕发新气象。扎实开展科技宣传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向华丰路小学、建东小学等3所学校赠送3D打印耗材,邀请市级专家到老顶山街道京丰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邀请省级专家深入到太行矿业、212地质队、红旗水泥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辅导和专利挖掘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组织科智兴隆、宏瀚机械等7家企业报名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比赛,在全区进一步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

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科技激励机制有待改进和完善,科技创新环境有待不断优化。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落实科技政策,增强创新服务力。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落实《长治市潞州区支持创新生态建设若干措施》,完成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等奖励项目的科技奖励资金兑现工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大科技优惠政策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准确掌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和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在跨境发展过程中找到“黄金平衡点”,抢占市场先机。继续组织域内科技创新企业法人、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让企业法人和财务人员详细了解国家出台的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办税能力,使企业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应享快享。

(二)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培植核心竞争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绘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成长路线图,深入镇街(中心)举办培训、上门辅导等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形成“发现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高企培育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觉,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努力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进一步做好2023年度第二、三批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推荐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确保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持续、稳步推进,为完成年度考核指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建好用好科创平台,夯实创新承载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提质扩面,依托平台加强生产工艺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抢抓与北京海淀区对口合作机遇,积极对接海淀区科技创新资源,推进海淀区高校和创新机构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领域与我区企业的合作,深化全区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设,推进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年内力争认定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四)深化科技项目建设,提升创新支撑力。坚持项目为王,对照国家及省、市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围绕新能源、煤化工、新材料、LED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做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凝练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企业“出题”、院校“答题”,帮助企业争取科技研发资金,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力。继续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人才+项目”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选派教授、博士到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优化“一对一服务”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链主”“链核”企业研发水平和能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