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4-31188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2024-06-14
发文机关 长治市潞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词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其它 发布日期 2024-06-14

长治市潞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今年以来,全区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加力提速工业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筑牢发展基石,狠抓工业经济“牛鼻子”。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工作专班运行机制,坚持每月精准分析研判,坚持高频次调度,积极发挥工业专班作用,加强日常监测,强化运行分析1-5月份我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5.63亿元

(二)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动力源”,加强项目谋划,加快项目建设,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今年,我区重点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10个,其中续建项目7个,新建项目3个。总投资16.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31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6.11亿元,1-5月累计完成投资1.95亿元。其中,霍家工业年产3万吨PVC技改、长治高测金刚石线扩产、漳山发电增汽机乏汽余热利用技术3个项目已建设完成,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首钢长钢数据中心建设南耀昌晋苑深度治理(超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山西霍武新材料年产40万吨固化剂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吉安煤业井下设备改造、红旗水泥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项目有序推进。

(三)着力强化发展支撑,助力市场主体“唱主角”。2023年度推荐首钢长钢、霍家工业等企业共8个项目申报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共下拨省级专项资金2374万元,首钢长钢8#连铸机、霍家工业水合肼项目正在省工信厅参加评审。今年以来,组织霍家工业申报数字经济融合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奖励资金485万;组织杨暴热电粉煤灰南耀昌晋苑2家企业申报2024年山西省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奖励资金;首钢长钢申领2023年度绿色工厂“企业绿码”为B级;目前正在组织企业开展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

(四)着力打造发展引擎,锻造产业集聚“新优势”。立足工业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抓好产业链和专业镇两个引擎,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能级,促进产业素质整体跃升。一是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链。聚焦钢材深加工、光伏、光电LED)、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和资源综合利用六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链主”的工作机制,通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链主”做强做优,“链核”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实施特色专业镇打造行动。加快制定出台《潞州区专业镇高质量发展2024年行动方案》,实施专业镇梯度培育计划,全力推动漳泽光伏制造专业镇申报省级专业镇、西白兔精细化工专业镇创建市级专业镇,培育黄碾绿色制造和马厂资源循环利用区级潜力专业镇。研究出台区级专业镇发展系统性支持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统筹引导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土地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专业镇集聚。

(五)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当好企业发展“护航员”。一是落实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区的安排部署,多次组织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自查清查工作,同时,对省、市纪委等部门转办的欠款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将属于清欠范围的及时纳入清欠台账,确保我区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应纳尽纳、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各部门和单位共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9166万元,维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二是坚持入企服务不间断我局高度重视常态化入企服务工作,围绕服务重点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制定《潞州区工信系统2024年入企服务工作方案》,对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开展入企服务,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建立问题台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中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8个,如协助霍家工业公司申报“化工重点监控点”,推进新上项目落地;积极帮助长治高测新材料公司协调市、区环保、行政审批等部门办理环评手续,帮助首钢长钢办理项目开工许可手续,为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解决了实际问题。

(六)着力坚守发展底线,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按照《2024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与《2024年潞州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班子成员多次带领安全专家采取 “四不两直”的检查方式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安全检查,民爆行业平均每月开展一次检查,每逢重要时段或重要节假日开展明察暗访。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节点,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

(七)着力深化国企改革,迈出转型发展“新步伐”。一是提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水平。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注册成立潞州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整合优质区属国有企业和国有余资、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区属特许经营权以及托管其他经营性资产,着力打造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资产结构合理、产业经营良好、融资渠道多元、金融风险可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二是强化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牵头建成国企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活动服务中心2个区级平台。着力加强退管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安全建设,目前正在按照三级等保标准进行评测和备案。活动服务中心于今年3月份运营满一年,全年共组织K歌大赛、“七一红歌会”等大型活动4场,组织眼科义诊、非遗传承等主题活动10次,免费培训课程参与人员达13410人次。经第三方专业机构验收评审,项目运营合格。目前正在进行第二年度购买服务的招投标工作。

(八)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把稳党建引领“方向盘”。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成立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学习会议等每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了两次支部书记和领导班子读书班,一次青年党纪学习教育座谈会。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长治历代廉吏故事展”,对新入职干部开展廉政教育,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全员节前廉政谈话,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规矩和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工信系统基建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坚决纠治各类腐败问题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使守纪律、勇担当、快落实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指标运行平稳,但增长情况不容乐观。受外需萎缩、内需不旺以及部分企业停产检修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企业仍存在“缺单”等难题,下半年工业稳增长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仍然较大。反映出,我们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抓服务、稳增长等方面,精准有力有效的举措还不够。

二是技改创新步伐加快,但产品竞争能力不强。目前全区大部分工业企业属于资源型、加工型企业,产业结构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底端,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保障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持续优化全工业经济专班工作机制,全力加强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增长点项目的监测、调研和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态势;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精准研判,安排专人深入各乡镇、街道和各企业逐一对目标任务进行对接落实,全力做到应统尽统,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和高质量综合指标全面完成预期目标。

二是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定期开展项目协调调度,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突出抓好首钢长钢富余煤气双超发电、长治高测年产7500万KM金刚石线扩产、长治市霍家工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PVC技改等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

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培育,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一是“抓大”。大力培育大企业,发挥首钢长钢霍家工业潞安太阳能高科华烨等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加强上下游资源整合,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加快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过5亿、10亿、30亿及税收过千万元的龙头骨干企业。二是“育小”。深入挖掘规下潜力企业,强化对小升规、规下企业的摸排,做好“小升规”重点企业帮扶工作,推动规上企业量的提升三是“培精”。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数字赋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通过技术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方位转型,以专业化“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等为重点,支持企业强化细分领域优势。

四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支撑,助力工业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深入开展入企服务,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根据企业、项目实际情况实施“一企一策”,精准破解在项目推进、企业发展、融资需求、用工用能等方面的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吃准吃透各级各类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与落实落地,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信心。

五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全力组建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坚持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业进行同质整合,坚持摸清整合企业或资产底数后、再逐步整合的原则,将拟整合企业或资产成熟一个、划转一个,不断完善和充实国投公司资产规模和经营业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