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信息公开>长治市潞州区财政局>公开目录>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4-08298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2024-01-26
发文机关 长治市潞州区财政局 主题词
标题 长治市潞州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财政 发布日期 2024-01-26

长治市潞州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2023年,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科学研判财政形势,提质增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一是狠抓收入征管工作。加强财税部门合力,加快常规税源管理,及时跟进欠税征收,确保税款足额入库。截至202312月31日,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0446万元。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认真履行财政职责,抢抓中央和省级增发专项债券、加大转移支付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到政府债券资金13212万元,其中专项债务限额10600万元。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214141万元,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000万元用于潞州区文体中心提升工程,为我区重点工作推进和收支平衡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是加力盘活国有资产。进一步理顺资产归属,对区内未集中管理的39处土地、房屋进行了全面梳理,专班研判,提出了初步处置思路。目前已有16处停车场及便民市场理顺了管理合同,增加收益92.3万元。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截至202312月31日,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89945万元。

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深入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优先保障“三保”。截至12月底,我区三保支出共计171916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65653万元,保工资支出99153万元,保运转支出7110万元。

二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标到148元//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760元//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623万元,提升城乡低保、就业创业、社区养老、退役军人安置优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基本保障水平。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卫生健康支出44892万元,着力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险救助、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惠民工程。全力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教育累计投入69889万元,普惠性幼儿园、中小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免学费、助学金、营养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班主任津贴等政策顺利实施。

三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发展,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811万元,用于小升规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奖励、规范化股改奖励。发放数字消费券。拨付2170万元数字消费券,有力稳定了我区消费预期,释放了消费潜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拨付资金8280万元用于农田建设补助、河道岸坡生态治理、水库移民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补助、农村厕所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一事一议”工作收到上级资金628万元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动各镇、街道办择优申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审核通过项目共18个。

(三)全面落实财政体制改革

是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新型采购人制度,建立与“互联网+政府采购”相适应的政府采购救济渠道,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完善政府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截至目前,全区采购预算金额达1921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8842万元,节约财政资金522万元。

二是切实提升财政评审效率。完成项目预算评审264个,评审金额120209万元,审定金额97501万元,审减资金22708万元,核减率18.89%;二类费用预算评审59个,评审金额14115万元,审定金额5392万元,核减金额8711万元,核减率61.71%。通过预算评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节约了项目建设资金。

三是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中,制定了《长治市潞州区区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组织预算部门(单位)对2022年度除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之外的所有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自评价,自评价项目共3280个,评价资金达20亿元。选取教育科技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等8个重大影响项目、重点民生项目及2个部门的整体支出进行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资金达5.5亿元。

四是组织开展财务实操培训。组织开展2023年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和驻区各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共500余人参加;对我区197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了2023年农村财会人员暨“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分2期对我区231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财会人员业务能力,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

五是强化财会监督管理力度。开展预决算公开工作,潞州区2023年政府预算和2022年政府决算及部门预决算已全部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操作规程进行公开。同时对预决算公开信息进行全面自查,有效提升预决算公开质量。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聚焦财经领域9类重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和复查工作,共自查了174家预算单位、对53家预算单位进行了复查,覆盖率达到了30%。开展会计监督检查,长治市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开展了会计监督检查。

(四)抓实党建引领促发展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财政中心,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实现党建和财政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全面系统、深入扎实的政治理论学习为导向,实行“一周一学习” 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按时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结合业务工作、党日活动制定学习计划。推行党员亮牌服务,全链条服务,发挥了党员引领作用。二是着力强化清廉机关建设。根据《全面建设清廉潞州区2023年工作要点》部署,我局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组织财政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部署要求。三是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推进服务型财政建设。围绕“服务型”财政建设目标,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国库科支付计划终审流程,加快支付进度。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动财政职能转型,提高了财政投资工程项目结算审查限额标准。实行预算评审限定工作期限工作制度。推行有温度的“财政”,结合我局办公场所临街和居民区相对密接的具体情况,利用闲置资产,率先在全区开放免费停车场、卫生间、篮球场、设置环卫工人(送餐员、快递员)休息区,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建立党性廉政教育室。在全省财政系统中率先建立集廉政、党史、财政史为一体的“财政干部党性教育室”,推动财政干部廉政教育常态化。

二、财政亮点工作

财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推行工作专班制度,成立评审、一事一议、项目结算、财政监督、营商环境、暂付款、乡村振兴、绩效等工作专班。局领导和主要科室牵头,其他相关科室参与,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专班成员会议,精心研判,采用会商方式集体研究决策,以“分事行权、分岗授权、分级授权”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流程,及时推进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廉政风险。二是加快资金分配下达及支出进度,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支出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三是规范了工作程序。我局将2023年确定为“规范建设年”,针对巡察整改和审计整改事项开展专题剖析,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出台了《业务工作规范事项》,规范了区级新增项目资金、需分配资金、预算评审委托等13个事项。出台了涉及追加区级资金、上级下达资金、结余结转资金、年初预算的资金拨付流程图,明确了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分工及责任,理顺了工作程序。

创新财政内部审计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财政内审中心,副科级建制。一是设立财政业务一站式综合咨询服务窗口,减少一件事多科室咨询,全力提升财政服务效能,目前已收到多家单位咨询,并对涉及的采购、评审、预算等咨询事项均已一一回复。二是强化财审联动,积极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规范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对在财政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共性问题提醒全区各预算单位,目前区财政已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发出12期提醒函。针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指出的个性问题举一反三督促各预算单位自查,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以便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公正性。

获得的荣誉。2023年6月区财政局在省财政厅对全省117个县区2022年财政管理工作七项指标考核中荣获综合排名第六的成绩,单项考核中有三项为全省第一,并获得奖励500万元;荣获2022-2023年度各县(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第二名的好成绩在长治市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竞争立项评审会中,5个参选县区中,潞州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争取到了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奠定了基础;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截至目前全区154家单位共完成订单492笔,采购金额294.98万元,超额完成年初72.44万元的预留份额任务。目前此项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做好收支工作。一是继续做好财政收入组织与协调。强化收入征管科学研判经济走势,紧盯收入目标,稳定存量税源,拓展增量税源,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财政收支统筹,精准编制部门预算,严格资金审批手续,实行“无预算,不支出”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全力优先保障“三保”及刚性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二)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合理确立收入盘子,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优先保障“三保”,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积极稳妥做好2024年的财政预算、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三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大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穿透式、全过程监控,全力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不断深化财政监督管理。一是着力防范“三保”风险,兜牢“三保”底线,建立三保”预警制度,确保基层“三保”不出任何问题。二是开展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内部交叉检查等相关检查工作,同时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进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监控模块上线运行,对相关预算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三是加强直达资金监控工作,促进直达资金尽快落实到位。四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决算决议。加强信息公开深化预算联网监督,强化审计整改、财政监督等结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