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乡镇>老顶山街道办事处>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000014349/2024-25059
发文字号 老街发〔2024〕 26号 发文时间 2024-04-21
发文机关 老顶山街道办事处 主题词
标题 老顶山街道办事处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日期 2024-04-26

老顶山街道办事处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

一、方案制定的依据和原则

为了预防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和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结合长治市潞州区相关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定本方案。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山体崩塌、滑波、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形成威胁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要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灾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到位、指挥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为加强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梁爱国街道党工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长:向东亮街道委副书记)

  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街道工委书记)

宋宇东(街道组织委员)

许旭红(街道武装部部长)

  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街道办事处主任

刘佳烊街道办事处主任

  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关旭庭(街道正科级干部)

  华(街道副科级干部)

李效民(街道副科级干部

赵世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东(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鑫(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员:  自然资源所所长)

郭建卫(关村派出所所长)

  (壶口派出所所长)

  老顶山街道中心卫生院院长)

路拴锁老顶山街道联校校长)

街道各科室负责人,各村书记、村委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周希兼任,副主任由王维兼任,负责日常工作。各村也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体系要和防汛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工作,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特别重点防治地区,必须指定防灾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三、2024年全市降水及地质灾害态势预测

降水常伴随有自然地质灾害现象发生,自然地质灾害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准确研判天气状况,可在一定程度为预防和自然地质灾害抢险赢取有利时机,减少灾害损失。

根据最新的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2024年的雨水情况可能与往年相比有所波动。具体来说,春季和夏季的雨水可能会相对较多,而秋季和冬季则可能相对干燥。

因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雨水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时期,即主汛期和冬春冰雪融化期,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泥石流、滑坡。因此,这两个时段是全区突发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和重点防范期,需加强排查、巡查,重点监测,提高日常防范意识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能力,力求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地质灾害预防重点

(一)季节性地质灾害预防

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可大致分为汛期、汛后期、冰冻期、冰雪融化期四个防治时段。

汛期(6月-9月份),以大雨、暴雨在大暴雨为特征,多可形成山洪,预防重点为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沉降等灾害。

汛后期(10月-11月份),以阴雨连绵,滴水入地为特征,预防重点为滑坡、崩塌、黄土湿陷,局部也可能出现泥石流等灾害。

冰冻期(12月-翌年2月份),以冻土、结冰为特征,预防重点为与冻土、结冰有关的崩塌灾害。

冻雪融化期(翌年3月-4月份),以冻雪融化、冻土解冻为特征,预防重点为崩塌、黄土湿陷,也可能伴有滑坡等灾害。

(二)在建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

在建工程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出现在山区、丘陵地带,修筑公路、水渠、建筑楼房等开挖山坡所形成,建设单位的施工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预防条例的要求落实好“三同时”制度,即在工程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三)加强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与治理

目前发现的稳定斜坡,高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部分斜坡稳定性较差,汛期受雨水冲刷极易产生崩塌、滑坡。这些斜坡主要分布在天桥村(原毛占村、南天桥村和中天桥村);各村委要责成专人进行监测,发现土块掉落、坡脚渗水、裂缝突然变宽等迹象要立即组织受威胁人员避让转移。

五、健全机制

各村要切实落实好监测员,保障监测网络通讯畅通。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要坚持常态化管理,确定专门人员,严格监测并及时预报,尽量预防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六、加强宣传

各相关部门和各村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使群众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和防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对分散居住在山区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的群众识灾、躲灾、抢险知识的宣传。落实中小学生地质灾害的识灾、躲灾教育,举行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培训,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

七、工作重点

(一)加强检测

各村要对本辖区地质灾害点进行认真的摸底排查,突出预防重点,切实做好应急救灾工作。自然资源所要配合街道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工作,及时动员受险情威胁群众避让搬迁;对未能避让搬迁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落实疏散路线,一旦出现险情,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疏散人员到指定的安全位置,转移财产,并及时报请审批,尽量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重点村庄要责成专人进行监测,汛期实行24小时监测,发现险情迅速组织人员避让、撤离,并将情况及时报告老顶山街道办事处自然资源所。

(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预防

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建或已竣工的工程等项目,未按规定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要依法补评;已出现地质灾害隐患的建筑要立即停止建设或使用。在建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落实好“三同时”制度,即在工程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八、抢险救灾措施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到最低程度,当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职责如下:  

1.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迅速贯彻省政府,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市、区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指令,领导和部署地质灾害临灾应急工作。当灾情发生后,及时派人掌握灾情,情况紧急时调动应急分队进行紧急性抢救工作。根据灾情发展趋势汇报指挥灾民安置和应急抢险工作,协调调集各种救灾物资供应。

2.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协调监督各部门和地质灾害涉及的村的应急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灾情以及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灾民安置、善后等处理情况及时上报,组织灾害损失评估。

3.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发生地灾时实施快速反应,随时出动赶到灾区快速抢救遇难人员,抢修重要工程设施和保证生命线工程的迅速恢复畅通。

4.医疗、卫生救护:由卫生院牵头。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村入灾区,抢救医治伤病员;控制疫情,组织转运伤病员;负责采购、储运和调配药品。

5.物资保障:由民政办牵头。负责防灾救灾物资的采购、储运、调拨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制定灾前、灾后生活物资品供应保障计划、应急物资保障计划和救援保障计划。

6.生活安置:由民政办牵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的问题;协助做好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等工作;负责灾情了解和灾后救济工作。

7.灾情调查:街道自然资源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灾害统计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

8.治安消防:由派出所牵头。负责灾区治安保卫、消防和次生灾害交通管制工作;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各种行为,保护国家资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利进行。

9.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协同牵头单位做好抢险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