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9-13 09:57
大
中
小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尊敬的陈千民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覆盖潞州区新型特色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潞州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规划纲要,以都市型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农业转型,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动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做好稳粮保供,深入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做优都市型农业。
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特、优是农业发展的引擎,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未来高新产业集群,支撑了特,优农业的良性发展。通过特优战略,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政策保障
为此,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长治市潞州区支持一产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潞州区高粱种植补贴政策》《潞州区尖椒种植补贴政策》等规划指导性政策措施,立足我区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和绿色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二、产业导向
(一)坚持市场导向
瞄准消费升级的中高端市场需求,以市场带动创建,以创建引领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竞争力。
(二)坚持标准引领
坚持绿色食品标准和生态安全标准,建立品种生产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评价。
(三)坚持品牌号召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区域、企业和产品特色,将资源向优势区、品牌企业、品牌产品集聚,辐射带动新型经营主体集群发展。
(四)坚持主体作为
着眼于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整体开发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五)坚持三产融合
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村镇建设等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具体措施
(一)全力抓好稳粮保供
1.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纳入全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粮食面积12.04万亩和产量4784.35吨逐级分解到镇村,推广1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服务”包乡包片技术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科学种粮水平。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2.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大力发展西红柿、青(尖)椒、芦笋等特色蔬菜,蔬菜面积发展到12966亩。实施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工程,推进老旧棚改造,2022年新增设施农业500亩,产量达到6573吨,力争蔬菜产业跨步发展。
3.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生猪出栏30900头,牛出栏878头,家禽出栏286000只,羊出栏7960头,禽蛋产量5700吨,奶产量4920吨。推进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年总产量1927.52吨。推进畜禽屠宰加工业升级改造,年内全面完成长治市通汇达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长治市雄丰清真养殖屠宰有限公司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行。
(二)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以农民增收为导向,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把七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真正打造成为乡村富民支撑产业,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出台全区优势特色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计划,重点打造果蔬食品、肉制品、酿品等亿元级农业产业集群。强化“链主”企业培育,推进山西潞安府食品、长治潞酒、紫坊农贸市场、金鑫瓜果、富民饲料、长治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大型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至少引进1家国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狠抓市场主体倍增,培育打造产业化联合体,新培育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培育5家市级以上示范社,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家。强化项目支撑,重点实施6个产业集群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000万元。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产值增幅达到20%。
(三)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打好“东山西水”资源景观牌,加快二贤庄文化旅游景区、老顶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发展文旅休闲农业,启动以中山头、滴谷寺两村为轴心的沿东山民宿群建设和以二贤庄、师旷文化园为辐射的沿河带文化旅游生态项目建设,在环湖、沿山“两线”建设10个休闲观光旅游村、打造2-3个品牌化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的“潞州欢乐游”。在主城区周边布局建设中央厨房、主食加工、净菜加工、保险配送等新业态,发展农村电商、养老护幼、卫生保洁等乡村新型服务业,促进农民就地市民化。支持引导企业到农村发展粮油加工和食品制造。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西白兔镇、黄碾镇、马厂镇、大辛庄街道、堠北庄街道、老顶山街道、五马街道7个镇、街道各创建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继续抓好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示范园创建和认定工作。积极争取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体系建设PPP项目,构建以特优区为基础、产业园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面发展
以昶科苑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和易淘电商平台建设为抓手,对中药材种植、管理、服务、销售、加工等全产业链条数字化改造转型,全面提升潞州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能级。推进老顶山旅游开发中心发展2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
(六)建设仓储物流基地
在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仓储物流设施,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流通效率。
1.产地收储设施。在充分利用现有收储设施的基础上,在产地就近建设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完善收购网点,配套建设仓储、物流、冷链设施。根据本地现有集散基础,规范建设田头市场。鼓励各大农产品电商平台在产地建设电商服务站点。
2.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专业批发市场,推动现有产地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冷藏冷冻、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处理、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
3.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提高商品化处理能力。发展保温、冷藏运输,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完善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配送中心。目前,我区黄碾镇故南村的三峰农民合作社正在建设5000立方米的冷链仓储基地已全面开工建设。
(七)建设科技支撑体系
把新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作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保护等基础工作,加强新品种培育和提纯复壮,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1.新品种培育与良种繁育。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基因原生地保护,收集名、特、优、稀农产品品种资源,加大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工作力度。持续培育特色农产品新品种,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保持和改良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特性,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率。
2.生产与加工技术创新。依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等,重点解决特色种养技术、专用农资、专用机械、病虫害防治、疫病防控、储藏保鲜等关键问题。支持果品、蔬菜、茶叶、水产品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的加工食品。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提高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
3.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指导和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农户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指导;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方式强化与农户的沟通反馈,及时对新技术、新品种生产效果进行收集,有计划、分层次的向农户传授新技术、新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八)谋划好农业产业布局
依托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对我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精准规划,明确发力点与发展方向。同时围绕“三大农业产业板块”精耕细作,促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挥上党中药材市场和易淘电商平台的引导带动作用,促使我区中药材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发挥裕丰植物工厂的优质特色种苗引进研发能力,带动优质特色瓜果蔬菜设施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做好“菜篮子”工程。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