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15 09:26
大
中
小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尊敬的田霞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潞州区药茶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多措并举,突出项目带动,加快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产业现状
目前,潞州区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党参、连翘、柴胡、牡丹、黄芩、芍药、北京菊、金线莲等中药材。为发挥我区经济、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建成了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上党中药材物流交易市场,现已招商入驻中药材(药茶)企业80余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快推进中药材商贸平台一期建设
为加快推进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2017年底,经过市场调研、组织考察、专家论证等,在潞州区建设了立足全市、辐射山西的上党中药材物流交易市场。该市场2018年3月正式动工,经过一年的加紧施工建设,2019年3月建成了上党中药材物流交易市场。主要建设了中药材交易展销大厅、中药材电商平台、道地药材文博馆、山西药茶一条街和仓储、仓库、恒温库及冷链建设等功能板块,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引进来等多渠道进行全面招商。目前已入驻九州通、振东、邦仕得、盘秀山、丰瑞、晋品福、好润、福顺祥等80余家商户。年销售额达2.5亿元,解决了500余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二)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
我区位于主城区,人口多,耕地少。目前中药材种植规模仅有2600余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党参、连翘、柴胡、牡丹、黄芩、芍药、北京菊、金线莲等中药材,特殊的地理条件,使我们在中药材种植上本着“宁可少而精,不求多和滥”。以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模式为抓手,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逐步规范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的种植管理技术,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种植,着力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中药材生产种植基地。目前,我区现已建成植物工厂十万级洁净度高科技生产的“汉本-品质”中药材金线莲及老顶山旅游区300亩党参、柴胡、连翘中药材示范基地7个。
(三)加快推进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培育中药材生产、研发、茶企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结合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政策,积极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师、生产种植能手等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中药材队伍专业素质。鼓励中药材经营主体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人才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省市院校的培训师资力量,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种植企业、药茶合作社、加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目前已有4家公司(合作社)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院校合作,充分实现了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全产业链覆盖。
(四)加快推进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
依托我区自然条件与地理优势,紧紧围绕“三山—水—市场”的建设的规划布局,重点抓好上党中药材物流交易市场、老顶山、东山、漳泽湖项目建设,结合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主题公园、度假区、文化街、特色小镇,形成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休闲观光、户外健身等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全力构建集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康养区。
三、下一步打算
我区紧紧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构建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质量兴药、绿色兴药、品牌兴药,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培育新主体,发展新业态,强化新动能,积极推进我区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另外,为加强与您的沟通,我局高度重视,于2022年7月5日就提案办理方案与您沟通协商,并听取了您的意见建议,征求了您对提案答复满意度的看法,并对提案答复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