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 > 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长治市潞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17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 2022-08-15 09:15       大    中    小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尊敬的安辛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以龙头企业建设为引领着力打造潞州中药材产业品牌名片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全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发展目标,始终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依托,不断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加快推进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中药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潞州区药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长治市潞州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潞州政办发[2021]15号)和《关于印发长治市潞州区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潞州政办发[2021]16号),今年出台了《关于印发长治市潞州区支持一产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的通知》(潞州政办发[2022]16号),加强了对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与支持。

(二)培育龙头,打造品牌。立足我区区位及科技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依托我区现有的中药材种植基础,集中精力和资源,积极打造如“潞安娜”、“摇摇茶”“潞翘茶”等一批本土品牌,通过龙头带动,品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山西药茶”,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药茶”,让更多的人爱上“山西药茶”,真正打造出“茶的味道,药的功效”。

(三)中药材人才力量不断壮大。注重培育中药材生产、研发以及茶企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依托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多种载体,广泛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师、中药材生产种植能手等多个群体的培训,不断提升中药材队伍专业素质。鼓励中药材经营主体切实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种植企业、药茶合作社、加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我区中药材企业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院校合作,基本覆盖了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

(四)中医药旅游逐步融合。依托我区自然条件与地理优势,重点抓好上党中药材物流交易市场、老顶山、东山、漳泽湖项目建设,结合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主题公园、度假区、文化街、特色小镇,形成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休闲观光、户外健身等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全力构建集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康养区。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发挥在交通、科技、人才、物流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中药材物流交易平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结合“一环两线”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加快与文旅边野的融合,推动我区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坚持品质优先、绿色发展。严把质量安全关,以质立足、以质创优,把上党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成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区。坚持资源节约,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有序发展。瞄准市场消费需求,以市场带动建设,以建设促进发展,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合理规划我区的区域布局和产业规模,推进区域内产品结构、经营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三产融合、农民增收。发挥我区二、三产业优势,抓好中药材产业“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村镇等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坚持标准引领、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因品施策建立生产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强化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深化产学研融合,将特有品种、技术与工艺作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是坚持品牌号召、主体作为。规范使用上党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发展企业品牌,完善品牌维护与保障机制,提升特优区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引导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特优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促进集群化发展,鼓励合作互惠和良性竞争。

另外,为加强与您的沟通,我局高度重视,于2022年7月5日就提案办理方案与您沟通协商,并听取了您的意见建议,征求了您对提案答复满意度的看法,并对提案答复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