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20 09:55
大
中
小
来源: 区文化和旅游局
太虚为心气象雄,
行游宇空识真功。
意来巧合灵犀妙,
拳法惊奇舞春风。
中华武学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长繁衍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武术运动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为了抗拒野兽的袭击和自然灾害,产生了原始形态的“武术”。武学内容丰富,门派方法繁多,有内家外家之说,有南派北派之分,有长短之别等。理论、功法、要领各有所长,各有所能。
太行意拳(古传太极)是源于太行山区的一个功夫拳种,它以“五音六律”的音律太极学说为理论,融医学、易学和武学于一炉,保持了中国武学原貌,内容丰富独特,是阴阳学说与传统武学完美结合的一种文化结晶。古传太极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特点。它产生于大自然的启迪,自然地带有大自然朴素无华的本质特征。师太生老先生曾说道:“古传太极易懂易练;有益无害,奥妙无边;常悟其理,常得其道;行拳道之源,来自宇间。”
太行意拳(古传太极)易学说:天地为一大阴阳,人体与万物是天地之缩影,均含天地之信息,并存储于人身与万物之体。“人生有死”“物生有坏”,这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生死之共同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并且物体内外均有系统化的自动化生消功能。天地间万物皆属后天阴阳五行的交感变态,皆属于生易化之中。古往今来,无一能除外。因此,人体与万物的阴阳交变乃不变之法则。
太行意拳(古传太极)五行八卦九宫说:天有五星,地有五气,人有五脏五体。天有八方套九星,地有八卦套九宫,人有八部九位合一体。古传太极的传承一贯就是将五行、八卦、九宫与人体部位相对应并运用于养练的全过程,无论是桩(装)功,定步养练和活步养练,技击格斗与调节调理人体疾患,均要将天地人之阴阳五行、八卦、九宫调理调整摆在第一位。古传太极总的说来,它的运动特点是:身无定形,意无定点,脚无定踪、手无定位,眼无定向,曲直自然,手无拳掌之分,无固定的动作和套路形式,功法顺乎人体的自然要求,舒适自如。
参加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拳术表演)
由于它遵循着科学规律,符合人体各部位的要求,所以,古传太极的研究对象,自古至今都是人体科学这一深奥课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古传太极作为中华武苑中的一个拳种,能够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茁壮成长,日益完善,足以说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从古传太极产生以来,大家就用它强身健体,扶羸弱,除强累,医治百病,造福人类,表现出它充分的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的好评。古传太极倡导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明眼透视,自卫防身。它独特的养生、明眼和格手等作用决定于其独特的功理功法。由于古传太极自古及今造福人类的价值和作用,已经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认识、接受和掌握,古传太极也就更深入人心,受到重视。可以预期,随着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一步提高,古传太极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好朋友,发挥其越来越大的作用,做出它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