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20 17:05
大
中
小
来源: 区文化和旅游局
肉丸,早在唐、宋时期,上党城乡就已上市,特别是庙会集市更是摊贩云集。别看它普通寻常,历史却颇为悠久,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载的“跳丸炙”。经隋朝,被御厨取名“葵花斩肉”。至唐朝,又因状如“雄狮之头”被唐代郇国公宴请的宾客借机劝酒进言:“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郇国公一高兴举杯而尽,遂将“葵花斩肉”改名“狮子头”。狮子头较之现今小肉丸的体积大出两三倍,独占碗盏,身下又有汤汁侍奉,的确不失霸气威武之风。
1916年,当时18岁的长治小伙,杨福林边打工边学习,学得了炸丸子的方法。改革开放后,长治市主城区内制售炸肉丸、卖肉丸汤的随处可见,档次水平参差不一。究竟谁家好?货比三家,自有公众评论。历经多年来受食客和美食家、社会名流品尝,长治市南街杨楼柱、姚香则夫妇的“猪肉丸子汤”成为肉丸汤中上品。杨氏肉丸在制作、配料、油温、火候、吊汤等方面都有秘诀奇招。杨楼柱师傅在杨福林师傅的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追求更加精湛的制作技艺,如今扎根长治潞州区南街小吃一条街上延续传承发展。杨楼柱师傅用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及创新手法,制作的肉丸珠圆个均、色泽淡黄、外焦里脆、香而不嫩,肉丸汤也是汤鲜味浓、煮食酥脆、柔而不散等诸多特色,引来了四面八方食客,赢得了肉丸销售市场,获得了社会大众好评。长治市爱吃佬客、美食家秦金旺、吕连保二位先生说:“一喝杨氏肉丸汤,不看豫剧陈喜芳,再喝杨氏肉丸汤,忘了名角徐喜堂。(陈、徐系名伶)“杨氏肉丸汤货真价实,名不虚传”,流传至今。
2022年12月,“南街杨氏肉丸”项目成功入选长治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被列入长治市潞州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街杨氏肉丸第三代传人杨晓华,于2022年被列入长治市潞州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