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潞州 > 美食特产

宋代点茶技艺

 时间: 2023-06-20 17:04       大    中    小      来源: 区文化和旅游局

宋代点茶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陆羽《茶经》记载:“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点茶法(研膏团茶点茶法)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亡于明朝后期,历时约600年。

宋代点茶的程序为炙茶、碾罗、候汤、烘盏、击拂,其关键的是候汤和击拂。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点茶的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研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汤花越白越厚越好,达到茶盏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已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它的重现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多重价值和意义使得衰落700多年的古茶礼,通过后人对宋人留下大量史料和书画作品的研究和梳理,仿制出宋代团饼茶,复制出宋代点茶茶器、宋人服饰和茶礼,推进了中华茶文化完整保存的进程。

2022年12月,宋代点茶技艺成功入选长治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被列入长治市潞州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宋代点茶技艺第四世传人张玲玲,于2022年被列入长治市潞州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