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潞州 > 潞州印象

历史沿革

        大    中    小      来源: 区志编纂委员会

据《通志略》记载,黄帝把炎帝的后代封在潞。上古三皇五帝时代,潞州基本属于冀州区域。除虞时期以外,舜把天下分为十二州,潞州之地归入并州。夏时又把潞州改归冀州区域。殷商时期,属诸侯国,古称黎国。西周时期,《尚书》记载:西伯戡黎。黎归周所有。春秋时期,赤狄消灭黎国立潞子婴儿国。战国时,三家分晋,为韩所辖,后来隶属于赵。

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三十六郡,上党郡为其中之一。汉承秦制,属上党郡,隶属并州。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灭袁绍后出邺城,登太行山,夺取壶关城今长治市附近,其地归魏。建安十八年,上党郡重新归入冀州。三国时,上党郡归入并州;晋承汉制,为上党郡辖,隶并州。南北朝时期,归前赵、后赵所辖,均为上党郡。北周宣政元年578,分上党郡置潞州,潞州之名由此开始,隶属并州区域。隋文帝开皇十六年,改郡为州。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州为上党郡,同时设置上党县,归属冀州。唐时,改为潞州,贞观年间设置都督府,归属于河东道。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龙元年707,李隆基以临淄王、卫尉少卿的身份兼任潞州别驾,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潞州被改为正义军、安义军、昭义军,一直持续到后晋、后汉、后周和宋朝。宋朝时,昭义军被改为昭德军。宋徽宗靖国元年,升为隆德府。金改称潞州,元初复称隆德府。太宗三年停用府名,仍称潞州。明朝后,沿用为潞州。先后隶属行中书省布政使司和山西中书省。明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其属长治县,长治名自此始。清沿用明制,潞商文化、大院文化达到鼎盛。

民国时期,废潞安府归入冀宁道,后来增设潞泽辽沁镇守使署,后又改为潞泽辽沁营务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1945年长治解放,1946年1月正式建市,地属长治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地属长治专区。1950年3月,长治市改为长治工矿区(县区)1952年3月,工矿区复称长治市,地级市的地位由长治专区代管;1953年7月1日,长治市改为省辖市;1958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代管长治市;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1975年,长治市又重新归属省直辖,设城、郊两区;1983年9月,长治市开始管辖城、郊两区和长治、潞城2县;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晋东南地区所辖平顺、壶关、黎城、屯留、长子、武乡、沁源、襄垣、沁县划归长治市管辖。2018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撤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和郊区,合并设立长治市潞州区,以原城区和郊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潞州区的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