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滴 谷 寺
滴谷寺位于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新顶山上,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原建于北齐后主武平四年,距今1600余年,宋朝皇帝太宗,赐匾额一块亲书“福严”二字,寺院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风洞泉水、崖壑幽谷,禅林盛景,风格迥异,寺中有大雄宝殿、卧佛殿、观音殿、藏经楼、钟鼓楼、车佛殿、开花现佛等,是上党地区朝佛圣地。
现有建筑为玉佛殿、观音殿、卧佛殿、朝阳洞、南崖宫、图书堂、斋堂、客堂、念佛堂、疗房等。
滴谷寺的传说
在距长治市区约五公里的东北方,有一座绵延几十公里的山脉,传说是中华民族神农炎帝曾经生活的地方,原来叫百谷山,意即炎帝发明五谷的地方。在离山脚约二公里的半山腰有一处村落,名字很是特别,叫滴谷寺。古今村名,有以山水风景冠名的,也有用历史人物命名的,唯独以“寺”为村名的,实为罕见。为什么叫滴谷寺呢?
传说在远古时代,生产力还十分落后,人类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苦日子,饿了摘几片树叶或挖几块草茎为食,渴了就喝一口山洞的清泉,饥饿和危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老祖先炎帝看到人类遭受饥饿的煎熬的痛苦,心里一阵阵绞痛,他决心为人类寻找一种能够提供足以充饥的食物,他历尽千辛万苦,踏过千山万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五谷,并教给人类种植的方法,从此,人类再不用为吃不饱肚子而痛苦了。而炎帝发明五谷的地方,也就被人们叫作百谷山。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无数代繁衍生息,大地上人类越来越多,栽种的粮食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炎帝也就渐渐的老了。他想迟早有一天自己会死去,他担心人们从此以后会再陷入挨饿的危险中去,于是他就在自己居住的百谷山的山崖上,掘了一个洞,把五谷的种子藏在里面,并派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神鸽日夜守在洞里,每天向洞外输谷子,炎帝是个有心人,为了防止人们养成好吃懒做的坏毛病,他命令神鸽每天输出的谷子要定量限度,于是每天百谷山的洞口总不停地往外滴谷子,而且总是那么不紧不慢,人们很感激炎帝,为了纪念这位仁慈善良的天帝,人们决定在滴谷的洞口处,建一座寺庙,让后代子孙永远记住炎帝的恩惠,这座寺院就是滴谷寺。自此,前来滴谷寺上香就拜的人们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人们在祭奠了炎帝之后,还能到滴谷的洞口接一点谷子回去。随着上香的人们越来越多,有些香客便不自觉起来,滴谷的洞口总是有人偷偷接谷子。于是,寺院的住持便专门派一个小和尚去看守,并告诫他千万不能捅洞,这小和尚年纪为轻,只有十一、二岁,他早对滴谷的洞口感到好奇,每天念完经文,做完功课后,总要到洞口看一看,他觉得这洞太神奇了。这次师父让自己专门把守,他心里高兴极了。一天,他见流出来的谷子总是那么不紧不慢,他想为什么不让它流得快一些呢?于是,幼小的他被好奇冲晕了头脑,完全忘记了师父的叮嘱,他顺手拿起一根木棍,就去滴谷的洞口捅去,这一捅不要紧,“扑腾腾……”从洞里飞出两只白色的鸽子来,转眼之间便飞得没了踪影,再看洞口,流出来的不是谷子,而是一股清澈晶亮的泉水,小和尚用口一尝,又甜又凉。从此以后,滴谷的洞口再也没有滴过谷子。人们把那流泉水的洞口叫“古寒泉”。如今这眼泉水仍保存完好。位于老顶山旅游开发管理局办公室楼的右下角。现在仍在不停地往外滴水,善信男女也还常来此烧香供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