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30 17:26
大
中
小
来源: 潞州新闻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马厂镇泽头村充分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深度挖掘本土民俗文化,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聚焦文化传承,培育乡村工匠,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有力支撑。
马厂镇泽头村位于漳泽湖东岸,交通便利,地平水浅。这里不仅是群众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更是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村。泥塑、木制品、玄宗庙和师旷文化,这些民俗文化的身影在泽头村随处可见。
以点泥成“金”之笔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泥土为原材料,通过民间艺人的巧手做出各式各样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工艺品,深受民众的喜爱。在泽头村就有许多这样泥塑作品,如玄宗庙里的唐玄宗像、魏征像、秦叔宝像;师旷文化馆里的乐手个个都是十分精美的泥塑作品。
走进泽头村问起:“谁是咱们村最会捏泥人的?”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郝海林。
憨态可掬的弥勒佛、手拉二胡的老爷爷、搭弓射鸟的孩童……走进郝海林的家中,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创造出的各种泥塑人物。看似普通的粘土在他的巧手之下,经过揉、捏、搓、刮、刻等一道道工序后,变成各种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人物,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些泥塑形象大多都是郝海林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
“从小就对泥塑非常感兴趣,到现在做了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以后,我会坚持做泥塑创作,做一些和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内容。目前,想把师旷文化用泥塑的形式展现出来,多做一些好的作品,与大家见面。”郝海林对记者说。
为了让泥塑文化在泽头村发扬光大,泽头村村委依托丰厚的非遗文化底蕴,深度开发传统工艺和乡村旅游模式,让泥塑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泽头村党支部书记焦建斌介绍,下一步泽头村将把泥塑作为文化产品,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的方案,依托文化振兴引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将持续推动传统泥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泥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真正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助力发展之路,“塑”造美丽乡村。
以“啄木”之功
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俗话说“七十二行,巧数木匠”。木匠是一门工种,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一直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泽头村,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木匠,就是王建新老人。走进王建新老人的家中,太师椅、四方桌、木式茶几等,件件玲珑精致,各式各样的木质家具一应俱全。
“局部缝隙要用到白胶、整体还要上漆”,王建新在干活时非常认真,在选材和工具方面一点不马虎。据王建新介绍,王建新从小就跟叔叔学习木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兢兢业业,也在长治周边完成了不少的作品。小辛庄的尚文学、武乡溶洞里的木制厅,南寨小庄、疙坨、七里坡、南津良寺的牌楼和大门楼,壶关三家村的庙都有他的身影。
木质粗粝,却在这名能工巧匠的手中,变成了细致精巧的艺术品。在王建新家,顶楼还有未完成的木亭子。
“现在,因为木匠活儿累,薪资微薄,家里没人干木匠了。和我一块儿干活的兄弟们也都改行了。建这个亭子就是为了传承给下一代,给后代留个念想,让后世子孙记住家里曾经有人做过木匠。”王建新略带遗憾地说。
为了让木匠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来,改变木匠后继无人的困境,泽头村村委通过分类分层精准施策,广泛挖掘培养传统技艺人才,活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乡村工匠,着力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创新创造活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泽头村将加大保护和传承本村民俗文化力度,重视本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本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谈及未来,泽头村党总支书记焦建斌说。
以浓墨重彩之容
展现乡村振兴大戏之魂
“音乐响起,锣鼓声疾,大幕徐徐开,凤冠蛾眉,蛮腰细步,我入戏中来。”这几句所描绘的场景,也是泽头村戏曲爱好者马锦秀半生真实写照。
“这是软头面、点翠小幅、蝴蝶顶花、正凤……”走进马锦秀的家里,她向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戏曲头饰、服装,据马锦秀介绍,她从小就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刚开始一直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戏曲,后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她不仅在网上跟随名师学习戏曲,还在学习的过程中结交了许多戏迷爱好者,只要一有时间,马锦秀就会邀请他们来家唱戏,如今马锦秀的家,俨然成了戏迷之家。
“从小就喜欢戏剧,但没什么节目,只能听村上大喇叭广播。长大了参加工作就间断了,后来在新浪网上学习,成立了一个长治戏曲房间,结识了很多长治戏迷。”马锦秀对记者说,她打算把家里装修成一个更大的戏曲工作室,让十里八乡的戏迷朋友有一个可以交流戏曲的地方。
为了保护传承戏曲,泽头村村委将以多元方式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的生机,一是发展民间文艺团体,让群众“自娱自乐”;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专业剧团开展“结对子、育骨干”活动,进行传帮带,提高其创作能力和表演水平,壮大队伍培育文化土壤,让群众喜欢戏曲;三是传承乡村戏曲,让戏曲持续发展,开设表演班,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戏曲苗子,培养专业化戏曲人才。
未来,泽头村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落实乡村振兴的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乡村高技能人才队伍 ,认定一批乡村工匠名师,鼓励设立一批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顺应乡土人才成长规律,激发乡村工匠内生动力,扶持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特色企业,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助力文化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王亚超)